• 20阅读
  • 0回复

文学语言与语言文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4
第10版(文艺评论)
专栏:金台文论

  文学语言与语言文明
何崇文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文学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和反映社会生活的。高尔基曾经明确指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重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文学作品的语言即文学语言在作品中是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我们的文学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重任,文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必须符合文明的要求。文学要传播文明,文学语言就必须文明,这是繁荣文学的需要,也是广大读者的呼声。
从总体上说,很多作家是重视语言修养并认真锤炼语言的,很多作品的语言是文明的。但也要看到,一些作品的语言却不够文明,有的作品甚至有很不文明的语言。其主要问题,表现之一是“脏”,就是有些作品脏话多。文学作品的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作品的脏话多既表现在人物语言里,也表现在叙述人的语言中。比如有的小说写人物对话,一些脏话竟原封不动地搬进作品,有人还自认为这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通俗化。有的叙述故事在描写感情生活中的某些细节时,露骨地使用一些污秽的词语,简直不堪入目;或者虽然是为了揭露丑恶却对某些情景进行绘声绘色的庸俗描写,还把这说成是“生活化”。这怎么能叫做个性化、通俗化和生活化呢?文学固然是生活的反映,但文学是应当高于它所反映的实际生活的,否则就不成其为文学。文学语言也应当是经过作者加工提炼的富于形象性和艺术美感的语言,否则就失去了文学语言的价值。个性化的语言能充分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但脏话并不就是语言的个性化,粗俗也决不等于通俗。这样的语言是根本谈不上文学性和艺术美的,在思想上更是十分有害的。有些作者为了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而在作品中使用了不少污秽的词语。他们忘记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作者的社会责任,他们的这种作品既害了读者,也必然损害他们自己。表现之二是“乱”,就是有些作品的语言存在着种种文理不通的混乱现象,这样的语言也是不符合文明要求的。特别是在个别小说中,有些句子词不达意,有些句子似是而非。几十年前曾经为人们所普遍反感的“欧化句式”,现在又出现了,有的更有过之而无不及。随意组合词语,胡乱构成句子,使人不知所云。人物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都有这种情况。文学语言固然要多姿多彩,可以有词的活用,句的倒装,也应当有多种修辞方式;但既然主要是写给中国人读的,其语言就要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特色。那种颠来倒去故弄玄虚的语言并不是生动,更不是创新。文理不通的句子是任何时候都要注意避免的。表现之三是“差”,就是有些作品用字和标点有不少差错,这样的语言当然也是不文明的。写错别字,乱用标点符号,必然会影响作品内容的表达,怎么能充分发挥文学的社会作用呢?有些作者语言功底不够,又缺乏责任心,造成种种差错。这样的作品是会贻误读者的,对青少年读者更为不利。以上三种表现归结起来就是文学语言上的“脏乱差”。要繁荣文学,这些不文明的现象都是必须切实注意克服的。
我们的文学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家们就必须努力做到“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而要实现这一点,作家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在文学语言上也要多下功夫。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更需要文学精品,文学更需要精美的语言。而精美总是和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呼唤文明的文学语言,这已经刻不容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