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中国抗战文学的可贵收获——读《长城万里图》第六卷《雾重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4
第10版(文艺评论)
专栏:

  中国抗战文学的可贵收获
——读《长城万里图》第六卷《雾重庆》
张炯
《雾重庆》是周而复同志描写我国八年抗日战争的六卷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的最后一卷,它的出版标志这部长达380万字的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的的巨著,历时12年,在作者坚韧不拔的努力下,终于全部完成。这实在是我国反法西斯战争文学的可贵收获,可喜可贺!
发生于三四十年代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损失也最惨重的一场战争。而我国的抗日战争则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跟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一样,都不仅决定我国人民的命运,而且决定20世纪人类的命运。反映这场战争的《长城万里图》可谓是大题材、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之作。它以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为全书的故事框架,从“七七”卢沟桥事变,蒋介石在庐山宣布全民抗战写起,在广泛的世界历史背景下,详细描写了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和我国抗战的各个阶段,而以抗战胜利,日本投降,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应蒋介石邀请到重庆参加和平谈判做结束。最后这卷《雾重庆》反映的是德黑兰盟国三巨头会议以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我国抗日战争都进入最后阶段,盟国和我国军民经历种种曲折而夺取胜利的过程。纵观全书,真正是包罗万象,涵盖五洲,事件迭起,人物众多。而且处理的基本上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重大的题材,非有开阔的生活视野,雄伟的内在气魄和得心应手的笔墨才力,是难以竟全功的。周而复同志兼此数者。
《雾重庆》一如《长城万里图》前几卷那样继续展开国际敌我友三方以及国内、国共两党与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种种复杂矛盾和斗争,包括国民党中央势力与地方势力、主战派与投降派的矛盾与斗争。这卷不仅正面描写了斯大林与罗斯福、丘吉尔的会见,史迪威与蒋介石的冲突,还写了日本内部以东条英机为代表的军方主战派和近卫文麿为代表的贵族、政客主和派的矛盾,既写了日军在冈村宁次指挥下打通平汉铁路,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又写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进行的英勇战斗,写了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所获得的胜利,还写了原子弹在广岛爆炸的惨剧和苏联军队最后参战、击溃日本关东军,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经过……其中穿插了蒋介石的婚外情与宋美龄的争风吃醋、汪精卫在日本病死和周佛海、陈公博的争权以及蒋军将领何应钦、陈诚、胡宗南、汤恩伯、蒋鼎文之间的种种矛盾。小说不但为人们再现了那个时代开阔的历史全景图,而且以丰富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刻画了笔下的种种人物形象。由于作者在结构上精心安排,各种事件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有条不紊,剪裁得当,且把人物的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前方惨烈的战争与后方的运筹帷幄,以及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都交织起来描写,从而把各种色彩丰富而又波澜起伏的场面都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这卷80万字的小说读来仍然十分吸引人。其中,一些主要人物形象的刻画尤有相当的历史深度,血肉饱满而生动,性格鲜明而突出。
像蒋介石的形象便把握得极有分寸,既写他坚持抗战、坚持主权,作为民族主义者的主导面,又写他暗中勾结敌伪势力,动摇于主战派、主和派之间的非主导面;既写他表面容共,又写他骨子里反共;既写他表面不乏气度,尽量兼听各种意见,又写他骨子里刚愎自用,真正是独夫独裁;既写他在公众面前,很注意形象的威严乃至儒雅,酷像虔诚的基督教徒,又写他背地里何等阴险毒辣、寡廉鲜耻……正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色厉而内荏,口蜜而腹剑。对蒋介石的性格复杂性的充分刻画,不仅使这个人物血肉丰满,而且避免了漫画化简单化的笔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这个人物在那个时代何以能一时充当全民抗战的“领袖”而日后又走向失败的必然性。其他如表现何应钦的庸懦、陈布雷的忠谨、孔祥熙的贪婪、白崇禧的机智乃至汪精卫“又要当婊子又想竖牌坊”的细微心理,也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小说对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等盟国高层人物的描写,皆富于细节的特征和一定的心理深度,尤属不易。作家对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同样给予热烈的歌颂,而对叛变投敌分子则予以尖利的揭露,在张扬民族正气和爱国主义精神方面,跟广大读者的心灵正是完全相通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