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计划生育》白皮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4
第2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
《中国的计划生育》白皮书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发表《中国的计划生育》白皮书,以翔实的材料和大量的事实,对中国如何迎接人口问题的挑战、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措施、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成效等方面的情况,作了全面、详尽、系统的介绍,对国外有些人对中国计划生育的攻击进行了批驳。
《中国的计划生育》白皮书共分符合国情的战略决策、造福于民的社会事业、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赢得人民的共识、满足育龄群众生殖保健的需要、在改革和发展中走向完善和保护人权的正确选择七部分,全文约17000字。
白皮书指出,人口过快增长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在当代中国,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能否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1995年2月15日,中国总人口已达到12亿。近几年来,每年的出生人数都在2100万左右,每年净增人口1400万左右。庞大的人口总量和年人口增长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底子薄、耕地少、经济文化水平比较落后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中国领土上适合人们居住和从事经济活动的空间有限,平原和丘陵面积占总土地面积不到22%,适宜居住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只占47%,人均林地、草地、淡水资源分别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9、1/3和1/4,耕地面积只有国土的1/10。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深深危及绝大多数中国人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过多,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政府正是为了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保证当代及子孙后代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而选择实行了计划生育这一战略决策。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是中国20世纪下半叶及以后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正确决策。
白皮书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为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实行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就,又为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了有利的人口环境。中国通过实行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促进了人民群众婚姻、生育、家庭观念的转变,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解放了妇女的生产力,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改善和提高,促进了农村消除贫困的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造福于民、惠及子孙后代的功效,必将进一步显现出来。
白皮书列举大量事实说明,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目前,中国城市人口已基本实现了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农村人口正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中。根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育龄群众所摈弃,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孩、女孩都一样,建立幸福、美满、和谐的小家庭,追求现代、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不可阻遏的时代潮流。妇女早婚比例下降,平均初婚年龄提高。家庭规模的缩小和抚养子女人数的减少,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务负担,提高了家庭的生活质量。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除了改革开放等因素外,也得益于计划生育。中国政府在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十分重视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目前人民在卫生和健康方面的一些主要指标已经大大领先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白皮书指出,计划生育使妇女摆脱了婚后频繁生育的状况和繁重的家庭负担,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妇女中蕴藏的社会生产力,使她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妇女经济、社会和家庭地位的提高。中国政府把解决贫困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使许多家庭从“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不良循环中解脱出来。在已经脱贫的人口中,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户往往占有明显的优势。
白皮书在谈到中国计划生育的政策时说,中国政府根据国情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控制目标时,既考虑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也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阶层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意愿与接受能力,把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结合起来。在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夫妇实行家庭生育计划的权利得到保护和尊重。夫妇和个人在行使其生育权利时,要考虑到对国家和社区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家庭和每个成员的健康和幸福,负责任地、有计划地安排怀孕和生育。
白皮书说,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和人口素质,从80年代初开始,除西藏和人口稀少的民族地区外,中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提倡计划生育,具体政策由民族自治地区和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从1982年至1990年,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了35.81%,比同期汉族人口增长水平高2.5倍。国家对西藏地区没有提出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白皮书说,没有人民的觉悟,计划生育很难实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开展宣传教育,启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人们生育观念转变的经济文化条件。从1987年开始,中国实施了以农村为重点的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的计划。各级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在全体人民中形成了极大的影响力。活跃于各地的计划生育协会在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除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出版、戏剧、音乐、曲艺以及各种学校进行宣传教育外,还专门建立了遍及全国城乡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网络。通过宣传教育,赢得亿万民众的共识和自觉参与,这是中国成功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保证。
白皮书说,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计划生育的信息、咨询和服务,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中国早在60年代就开展了避孕节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成果并在全国普遍推广。80年代以来,中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科技发展规划,现已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的计划生育科研和避孕药具生产体系。中国已经有了一个种类比较齐全,方法多样,可供群众自由选择的避孕节育技术系列。中国的男性节育技术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的已被世界志愿手术节育协会列为推广技术。女性节育技术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有的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中国避孕药的研制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提高现有避孕药具质量的同时,中国抓紧研制新的更为安全、高效、简便、经济的避孕药具。
白皮书指出,中国实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方案取得了成功。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各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不平衡,许多地区的生育水平还不稳定,部分地区的人口出生率还比较高;大多数农村地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计划生育工作方法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改进和提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计划生育工作又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人口素质、人口结构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为计划生育工作走向完善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坚信,中国的计划生育事业必将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逐步走向完善。
《中国的计划生育》白皮书说,中国政府在推行计划生育的实践中,既坚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又充分考虑和遵守国际机构和组织制定的有关人口、计划生育的原则及各项规定,逐步确立了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项权益的方针、政策及措施、方法,并使之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白皮书指出,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模式各异,文化风俗和价值观念有别,又由于各国人口问题存在的程度或形式有所不同,各国在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案和力度上也会存在各种差异,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中国从来不把自己在解决人口问题上的做法和观点强加于人。但是,有些人歪曲事实或不顾基本的事实,对中国的计划生育事业妄加评论,指责其“违反人权”、“不人道”,甚至把他们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中国,以“保护人权”为借口向中国施加压力,干涉中国内政,这是中国断然不能接受的。中国一向认为,人权概念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同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同一个国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观念密切相关。人权的实现与完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作为公民各项权利之一的生育选择权也同样如此。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是本着国际社会确定的有关原则和人权要求进行的。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方案,体现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中国作为拥有世界1/5以上人口的国家,深知自己在稳定全球人口中所担负的责任和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实行计划生育,解决好中国的人口问题,不仅是对中国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幸福负责,也是对稳定全球人口应尽的义务。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继续与世界各国协调行动,通力合作,为贯彻落实《国际人口和发展大会行动纲领》,稳定全球人口,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积极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