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明月”照“山河”——湖南桃源县明月村党总支带领群众奔小康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6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明月”照“山河”
——湖南桃源县明月村党总支带领群众奔小康记事
李爱群张练刚
在湖南省14万个基层党组织中,有一个省委命名的“红旗党组织”,这就是桃源县菖莆乡明月村党总支。
10年前的“明月”,并不圆,也并不亮。
这里地处桃源、慈利、石门3县交界,全村444个农户,1850号人,守着2500亩望天收的田、7000亩光秃秃的地过日子,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偏远穷山村。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这方寂寞的山隅。“再不甩掉穷帽子,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我不配当头。”村党总支书记刘永山在村民大会上立下军令状。1984年初,刘永山与村党总支“一班人”,根据本村有丰富的石灰石和山地资源的优势,制订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山为本,变石为宝”发展经济的战略决策。10年时间,明月村先后办起了11个村办企业,走出了一条以工富村、以农兴村、以商活村的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明月村富了,昔日的穷山沟冒出了这样一轮“明月”,令周围的群众好生羡慕。然而,与明月村路连路、田挨田的山河村,是一个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全村890多人,1038亩耕地,5000亩山地,1992年工农业总产值仅5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450元,多数群众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村办企业是个零,全村累计拖欠乡提留款2.9万多元,尤其是村党支部涣散软弱,1992年换届时,村里没有一个人愿意当支书。山河村的情景,明月村党总支“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觉得,“明月村是靠党的好政策富起来的,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碗里吃肉,不管人家碗里无饭。只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经过上级党组织的牵线搭桥,明月村主动找山河村结成帮带对子,帮助山河村脱贫致富。
明月村党总支7名支委深入到山河村调查,发现山河村穷就穷在缺乏一个勇于开拓进取、带领群众致富的有战斗力的村支部班子。在征得上级同意后,明月村把山河村党支部纳入本村党总支管理,派党总支副书记王桂兰兼任山河村党支部书记,一定3年,山河村面貌不改变不回家。王桂兰上任后,对“症”下药,在班子建设上,注重选人、育人、炼人。近两年来,山河村先后把在明月村精石灰厂车间主任黄大艳召回当了村主任,把在明月村水泥厂工作的黄大海召回当了民兵营长兼治保主任,挑选了69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到明月村企业跟班学习,推荐了150多名有经济头脑的青壮年劳力进明月村企业当工人,从而为山河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明月村还把自己的致富经验移植到山河村,帮助山河村制定了三年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了一条靠山吃山,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致富的路子。王桂兰利用山河村荒地空地多、草场广阔等特点,下大力在“山”字上作文章,带领山河村党员群众开挖荒山600亩,建成了500亩以杜仲为主的药材基地,150亩柑桔基地和50亩药材苗圃。与此同时,明月村党总支无偿投资7万多元,扶持山河村先后办起了防水隔热粉厂、粮油厂、涂料厂、羊场等4个村办企业,村办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俺村现在又翻身了,全靠明月村帮的忙!”这是山河村干群吐出的心里话。
明月村这轮明月,把本村的山河,把贫困村的山河都照亮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