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暑期:京城大学生打工新气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6
第8版(文摘)
专栏:

  暑期:京城大学生打工新气象
在安排今年暑期计划的时候,许多大学生选择了打工。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在京留校打工的大学生就达3万人,占16万首都大学生的20%,人数明显多于往年。
仔细考察今年的大学生打工情况,不外乎这么几类。
家教、营销等传统打工项目仍占多数。对那些低年级学生来说,专业知识尚不扎实,且无多少社会经验,因此家教和营销仍不失为首选。
当来到人大历史系94级研究生丁剑波宿舍的时候,他正在伏案疾书,为一家杂志写反法西斯战争方面的稿子。完成之后,他还要为一家出版社搞些古籍整理和翻译。在一些高校像丁剑波这样依托所学专业作自由撰稿人不是少数,人大、北大学生编书写书早已是名声在外。而中国新闻学院自由撰稿人队伍更是庞大,今年暑期有一半学生活跃在各大报刊杂志社。
为了很好地确定哪些企业作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资助企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一下子从人民大学招了6名市场调研员,有社会学专业的,有经济学专业的,有工商管理专业的,有法律专业的。据悉,今年北京各高校学生从事市场调研的有好几百名。
随着社会上公关策划、科学管理日益时兴,今年暑期,一大批外语、工商管理、劳动人事、广告等专业的大学生走向市场。人大94级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孙丽娟、人大劳动人事学院的邹开场来北京正大医药保健品社已经20多天,他们从事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随着对业务由陌生到熟悉、从不熟练到熟练,他们深深感到实际中的企业规划、人员招培、物流管理、广告宣传远非在学校里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认为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社会、锻炼了能力”。
对今年暑期大学生打工的新气象,人大经济系副主任姚开健说:“这是当今大学生的进步之举,反映了大学生和社会的双重需要。”
(8月20日《光明日报》张松伟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