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金色的大竖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6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金色的大竖琴
徐迟
车很快,从武昌的东湖路转上了徐东路到徐家棚那儿,一霎眼就到了“停车!未经允许,不得入内!”的路障前面。但我们没有停下车来,因为这是大桥局的车子,有着可以上桥的通行证。上了桥,只是速度减慢了一些,驰过第17号桥墩,第16号桥墩,然后车停在第15号桥墩的前面。我们下车,向着第14号桥墩走去,便到了这个世界级桥梁的伟大建设工程的枢纽区。这里那里三三两两戴着火红色安全帽头盔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正在来回忙着呢。今天有风,还有点小雨丝,然而天色怎么那样光亮,亮得就像在天上,在云霞里一样。长江就奔流在我们幽深幽深的净空底下。大桥局副局长兼指挥长胡栋材、副指挥长兼副总工程师刘长元、顾鸿祺和长江二桥项目总工程师刘钧岩,一起迎上前来。
这是在哪里?真不知道我们是在哪里?这是什么个时空场合?我怎么知道我们是在什么个时空场合里?不知道,我怎来到了这儿?以致我惊骇了,震惊了,我来到了这至高无上之地!见到了这些建设家!这就是二桥吗?简直像天上的一架竖琴,是一架所有乐器中最高贵的乐器。金色的大竖琴,又不止一架,而是两架并排在一起,那么多的琴弦斜拉着的大竖琴;还不止两架,而是四架斜拉着琴弦的竖琴,不不不,对过还有两架,一共是六架,呵!还有两架,总共八架!八架竖琴,排成两行,并列一起,密密麻麻的琴弦,整整齐齐的琴弦,成了两座金字塔一样的画面。
我忽然想起了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里的诗句:“李凭中国弹箜篌”,这是《李贺诗集》卷一里第一首诗。“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我是激动起来了。多么美丽的大桥呵!在我的眼前,又是这些人,在此等高时空区里的人,像是天神一样的人,建起这样的一座大桥来的人。胡指挥长和刘总、顾总、刘副总他们带领着我们,在这几架竖琴之中穿来过去,又从一座塔走到另一座塔,看这双塔双索面的大桥,听他们说话,似乎听到了它们奏出了动人的乐音来。风吹云飞,江水流动,悠悠琴声,徐徐飘扬。
他们先带我们来到个牌楼之前,仰看了李先念所题“武汉长江二桥”六个大字。然后听他们的指点和述说,两座巨人似的双塔如何从深水中上升。它们如何从岩盘上站起来,准备肩扛着、臂挽起一排排的平面形的双索。然后,挂上竖琴弦的钢的双索面。这双塔的高度,均为190米。塔的脚踩在水中,足趾插进深水下最坚硬的岩盘的27米深处。小腿弯出在水面了。净空很高,巨人的腰就成了桥面,H形的上半身挺出在桥的上方,左右两肩和两臂提悬起各自的两架,一共是四架竖琴。这是许多古国都曾拥有的,西名Harp,我国古称“胡乐”、“竖箜篌”。我在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博物馆里看到过古波斯竖琴,琴架是用华丽耀眼的黄金铸成的。《史记》里记载着,轩辕曾“使素女鼓五十弦。悲。破为二十五弦。”故李贺的诗中,有“二十三丝动紫皇”的一句。二桥究有多少根弦?我没有能去数清楚它们。而塔顶高出于其上,再往上看,最高处当然是巨人的天灵盖,从那儿不光可以下瞰三镇,作为一个大体上是“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的交通中心城市,就可以从这里北望京华,南望深广,西望珠穆朗玛峰,东望福州鼓浪屿、杭州西湖、大上海及在它的旁边那个小运河和我的水晶晶的家乡了。
他们在陪我们看,还一面讲解:双塔之间,即主跨度400米,加上它们的两侧各有一孔,这一联三孔是(180+400+180),完全放得下称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的位置。(这“刚构”是刚度框构之意)。桥面的宽度:在斜拉桥部分为29.40米;在其他部分为26.50米。车道23米,设6车道;人行道有1.50米。至于通航的净空,是通航水位以上的24米,可以通行万吨巨轮。
为让我们能有一个全桥纵断面的亲切感觉,我们驰车去了将来要建一个观赏全桥的公园,仿佛就在未来的一条长廊之上,看到一直线,笔直笔直横在大江上,远望又像一艘江上的船,挂着四张大帆,现在中国已看不到帆篷的美丽风景了。我们既不愿意利用风力,也不怕机声噪音的污染,我是颇感遗憾的。可比不上地中海边,蓝色海岸上,可以见到多少彩色斑斓的鼓胀着饱满的风的风帆呵!
回到指挥所,我们就座谈起来了。建这二桥可遇到过无数艰巨的困难:一上来就碰到了桥下的地质结构复杂,在泥质和钙质胶结岩层中夹着大小各异的鹅卵石,他们给我看了一个样品,丑八怪似的东西,要钻进去很不容易。最后当然是下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在砾岩上钻孔的多种困难一一克服了。
在1994年8月,主桥墩这一对擎天巨人忽然挑起了4个桔红色的“钢篮”来,却不是国际通行的4米挂篮(若用了它,这座桥就要拖到1996年才能通车)。它也不是日本的衡厚大桥上采用过的7米挂篮,而是我们自己首创的,平台复合式的8米牵索挂篮,世界上还没有过的。那么是谁首创它的呢?大桥局教授级高工华有恒、周璞两位,他们早有此想。不断琢磨,一时他们满脑子全是挂篮,食不甘味,夜不能眠。在大桥工程局的《工程纪实》中说道:“为使8米挂篮构成一个良好的运行体系,他们仔细地考虑了每一个滑轮,每一个零件,研究出了挂篮的伺服系统,保证挂篮能灵活运行,为了省掉桥身无法支撑篮‘长尾’,他们创造性地提出改变普通挂篮的简单受力结构,采用为吊杆、后吊杆、牵索和三角架等共同受力结构,这在世界建桥史上尚无先例。”
然后,有关专家为之开了10次会议,桥研所对主梁横格之受力,作了模拟试验。多次论证,初步肯定后,才进入具体的设计阶段,集中了大桥局的8位工程师自行组织设计,由指挥部副总工程师王仲康兼任设计组组长。他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提出了挑战性的设想,使挂篮在完成8米一次的悬浇的同时,可兼作主梁预应力钢丝的张拉平台,和主梁合龙时的施工平台。他们一共画出了156张图纸。大桥局的船舶工程公司承担了挂篮制造的任务,300多名职工加班制造,第一套挂篮终于运抵工地,拼装后的静载试验一次成功。渐加快而缩短,接连地创造了世界纪录。
今天,滔滔江水之中,一双主塔张开392根碗口粗的钢索,挑起了相当于42艘5000吨级大轮船重量的梁体,这梁上也载满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38年前,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时,我在通车之日的《长江日报》上写了一篇赞美它的颂歌。我狂热地欢呼过它。然而今天再来看一桥,就显然感到它狭窄,不能和我们的时代相称了。通不过繁忙的车辆,时常堵塞,非得有新桥不可了。
多么幸福的武汉市市民呵!现在你们又有了一座美丽的桥!武汉长江二桥!在我看来简直是一座最新颖的巨型雕塑!这是一座跨世纪的桥!这座桥可以使我们毫无愧色地大踏步地跨入新世纪!它很美呵!它的美是高科技的美!它本身是高科技的产物!是高科技的思维花朵!它是几何力学主义的雕塑!没有高科技就根本不可能有这样崇高的艺术品!呵!高科技!呵!新世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