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坚持“三改一加强”——三谈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8
第1版(要闻)
专栏:

  坚持“三改一加强”
——三谈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今天本报发表的关于宝钢的调查,很值得一读。它不仅对增强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有鼓舞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如何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国有企业搞好和国有资产搞活结合起来的经验。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中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同企业改组、技术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好的思路,应该注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取得成效,坚持下去。
宝钢在这方面创造了自己的经验,坚持“三改一加强”,实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并举,投产十年,交出了一份搞好国有企业的出色答卷。
改革,就是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改组,就是调整不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促进存量资产的优化,重组企业产权,实现规模效益,从总体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它必然也会起到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作用。改造,就是加快企业技术更新改造的步伐,提高企业的素质。加强管理,包括加强质量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等等,向管理要质量、要市场、要效益。人们把这四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即称之为“三改一加强”。
“三改一加强”是根据我国经济状况和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它是很有针对性的。
要把国有企业从吃国家“大锅饭”的“政府附属物”,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企业才会从根本上获得活力。这就要靠改革。
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是影响企业效益的根本原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靠改组。改组实质就是通过资产流动和重组,进行优化组合,调整上述的三个结构。改组的目的,就是支持和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形成规模效益,实现“大的强,小的活,好的转制,差的新生”的结构优化的战略。当前要集中力量扶植一批优秀企业,形成跨地区、跨部门的企业集团,抓好56户企业集团和关系国计民生的1000家大中型骨干企业,以此带动全局。
长期存在的重外延、轻内涵,重速度、轻效益的思想,导致了重复建设、盲目引进、投资饥渴、迷信产值等难以纠正的倾向。老企业由于技术设备陈旧,产品没有竞争力,负担又很重,陷于困难境地。一些新企业,由于没有技术的创新,也等于在复制老产品,投产之日,就是滞销和亏损之时。我们明确地提出改造,就是强调企业只有抓好技术改造,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形成比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才能生存和发展。
企业管理的滑坡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种滑坡,既反映在原来的行之有效的基础管理不坚持了,也反映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新内涵不理解。我们提出加强管理,正像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的,它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保证改革成果的巩固和发展;而企业管理又有着丰富的改革内容,是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改一加强”更是推进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总结。
实践证明,企业改革包括着若干方面,不可能靠单项突进就取得成功。例如,要企业自负盈亏,就要裁减冗员,裁减冗员就需要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又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实践还证明,改革本身也不可能离开发展提供的条件,随意地向前推进。改革和发展两方面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例如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要清晰产权,清晰产权的前提是要把企业自己拥有的资产搞清楚,而在清产核资中发现国有企业的负债率普遍偏高,这又是发展中的问题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着比较多的困难和问题,究其原因,大多数是经济运行中各个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单纯地靠哪一种或哪一项措施来解决,都是难以奏效的。当我国的改革深入到整体推进阶段的时候,推进企业改革也必须采取整体性的措施和办法,而“三改一加强”正是按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原则提出来的“综合治理”的好办法。
当然,“三改一加强”是一个总的原则,至于每一个企业如何做,还要体现分类指导的精神,具体地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时选择的突破口也应该有所不同。
“三改一加强”是推进企业改革的好思路,也是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以提高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好办法、好思路。认真实行这个办法,它所产生的效果,既有微观的,也有宏观的。
落实“三改一加强”是一个艰巨复杂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态度认真,操作一贯,积极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成果。像宝钢这样的经过长期奋斗而终于进入良性循环的企业,我国还有一批。它们领了头,后面的要跟上,要赶上,甚至可以超过。当经过艰难跋涉和攀登,登上一个新的制高点的时候,我们就会同样感受“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