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电视剧《遗案》有新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28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影视窗

  电视剧《遗案》有新意
张春生
《遗案》(天津法制心理学会、天津电影制片厂与中央电视台合拍)取材于天津市半个世纪前的一桩旧案——杀妻分尸,久拖难判。名为《遗案》虽然是指解放后凶手伏法,被害人得以昭雪。然而此案一波三折传闻不断,里面就有了“故事”。编导者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表现,使老故事翻新,使旧人物出新。
先说故事翻新。《遗案》有生动的素材,主要情节源于生活中的凶犯杀妻分尸于柳条箱内,因此当时即称其为“箱尸案”。但这部电视剧从一开始就立足于艺术的真实,把一桩移情别恋、为妾杀妻的故事推到剧的后面,展示给观众的不是案情,而是判案出现的复杂。于是角度移至司法上的弊端。然而有意思的是:电视剧不把镜头停留在案内,却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地描绘了耐人琢磨的人际行为。哥哥为保护弟弟而出巨资、讼棍盯住了案犯巨大的家产、法官看的是权钱交易,而不少办案人更是无风煽风乘机肥私。当然也有伸张正义的人,可那个社会却不分是非。总之,私心作祟,利益驱动,于是黑白混淆,正反颠倒。电视剧也就从中揭露出法在畸形社会里,不仅是脆弱的,更是一些人能恣意玩弄的。这恰恰是对旧中国法制的鲜明抨击,也从一个侧面提供今天以史为鉴。《遗案》翻新就翻在由故事进入艺术、由案情进入法理、由个案进入典型。它的视角不是回顾而是反思,看似叙述旧事,实是开掘执法者的法理与物欲的关系。
再说人物出新。从原型和故事上看,此剧人物已经“定位”,杀人者被害者一目了然。可艺术的欣赏却要求,只有人物衍化嬗变,性格才有魅力。尽管故事早有结论,罪人与罪行都钉在耻辱柱上,艺术品不是真人真事的翻版,特别是刻画人物要给读者观众留有思索空间。正像《红楼梦》,常读常新,一千人一千个贾宝玉、林黛玉。作为大众艺术的电视剧也不能只是“再现”,还要“表现”,以获得更深切的审美效果。所以《遗案》在描绘人物时,立足于把性格写活,写出思索的层面。一个下台的官吏、一个投机的讼棍,狼狈为奸却能步步为营,直至左右这场官司。只这一条人物线,就已不同于《杨乃武与小白菜》,也不同于《杨三姐告状》。《遗案》更着眼于近代执法犯法者在佛头上著粪的丑恶。因此从示丑去反观正义伸张的必要。人格更凸现了。观众也就从案中人认识人生,认识丑恶,从而带来警世之启迪。写出人际,是今后电视剧必须努力做到的,《遗案》对此有示范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