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他们与中国人民的胜利同在——忆山东战区“在华日人反战同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8
第6版(国际)
专栏:

  他们与中国人民的胜利同在
——忆山东战区“在华日人反战同盟”
符浩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忆往昔,思绪仿佛又回到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里,只就与几位日本朋友的交往,就对敌斗争中一个特殊的方面,即瓦解敌军工作,作一概要记述。
1937年10月25日,毛泽东同志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到:“八路军更有一种极重要和极显著的东西,这就是它的政治工作。八路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即: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则……第二,军民一致的原则……第三,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我们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办法虽然目前收效尚不显著,但在将来必定会有成效的。”
1938年春,我暂别延安,东渡黄河,来到“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工作。这时,部队转战到晋西吕梁山东麓的孝义县西部。我一到部队就和战士们一起学习一份油印的,并附有注音的包括几句日语口号和一首简短的日语歌的材料。班里还组织了敌工小组,要求每一个小组成员,务必要学会其中的几句日语:
“日本士兵们,缴枪不杀!”
“日本士兵们,快投降吧!我们优待俘虏!”
一首歌的大意是,日本士兵们!不要为军阀、财阀当炮灰。
1939年秋,一一五师主力一部在鲁西梁山伏击战中,一举全歼敌二十三师团所属长田敏江少佐指挥下的200人,其中13人为我军生俘。俘虏中有几名负了伤,经过初步治疗,在本人的要求下被送回敌据点。事实证明:八路军不仅不杀俘虏,还给予宽待,留去自由。消息像一颗不出声的炸弹,悄悄的但却是迅速地在敌军中传开。
梁山战斗中被俘的日军士兵有几人留了下来,表示愿意同我们一道进行对日军的瓦解工作。此后,山东各战区在战斗中陆续又有敌军士兵被我俘获。到1941年6月“在华日人觉醒联盟”山东支部成立时已有数十人。在成立大会上一致通过《在华日人觉醒联盟山东支部宣言》、《工作纲领》、《告日本士兵书》。同时,选举本桥朝治、国宝廉治为正副支部长(后改为反战同盟)。接着山东各大区相继成立了分支部。冀鲁边区支部长是小岛金之助、副支部长是山口胜;鲁中区支部长是大西正(滨田正美)、副支部长是坂谷政造;胶东区支部长是布谷隆;清河区支部长是松木嘉次郎、副支部长是铃木一宏;鲁南区支部长是田村。
组织建立后,人数也逐渐增加,到1943年夏召开全省“在华日人反战同盟”代表大会时,与会代表已达72人。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时将“反战同盟”改为“解放联盟”。
由于普遍深入地开展对敌军的政治攻势,“解放联盟”的影响日益扩大。他们主要采用下面一些办法对敌军进行工作:
(一)编写传单、小册子,通过我军武工队向敌占城市、交通要道、据点以及敌外出可能经过的地方散发或邮寄。
(二)在我军武装掩护下,夜间靠近敌据点,向敌军喊话。这往往使敌人感到突然。当敌准备用炮或掷弹筒打来时,我已转移到另一掩护处,继续向敌喊话。有时兵分两处,同时喊话,或两处交替进行,弄得敌人顾此失彼。
(三)利用敌人据点之间的电话线路与之通话。开始对方莫名其妙,当寒暄几句后话题一转,告诉他们故国讯息、世界及中国战场情况、八路军优待俘虏政策、“在华日人解放联盟”及其活动等。后来,敌虽严加防范,但总是有人愿意听。
(四)利用节日,如新年、樱花节,以解放同盟的名义向孤立的日军据点送慰问袋。记得1943年4月间,我们在江苏省赣榆县西北的朱范村王家祠堂院内折了一些含苞待放的樱花和“慰问品”一起装进袋子里,在一个蒙蒙小雨的夜晚,送到东海县西北桃林镇敌军据点碉堡外面放下,然后到隐蔽处向敌人喊了一阵话才离开。按照我们的布置,第二天一早,伪镇长派人把“慰问袋”送进碉堡。日本兵谁也不敢动,怕有爆炸物,就让送的人退回到围墙外面解开袋子,里面有香烟、烧酒、樱花和慰问信,还有一首日本人熟悉的我国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但略加改动为:
清明时节雨纷纷,堡上军人欲断魂。
借问酒花何处送,远山近树一烟村。
后来,据伪镇长反映:日军小林队长同他谈起“慰问袋”一事时,情绪低沉,一副对前途感到茫然的表情。
(五)日军被俘后,经过教育,如其愿意,我们就送他回去,以击破敌人说我军杀害俘虏的反动宣传。
“解放联盟”的积极活动有力地配合了我军瓦解敌军的工作,声势和影响日益使敌人感到不安。敌特务机关曾几次派特务企图打入“解放联盟”内部进行破坏,但均为我及时识破,有的经教育后放回;对个别罪行大、顽固不化的才给予严惩。
“解放联盟”的朋友在与我们并肩战斗中,有两位英勇牺牲。他们是今野博和铃木一宏。前者同我武工队深入敌占区,在日照县付疃一带活动时被捕,受审时坚贞不屈,后遭敌杀害。后者在博兴县进行工作时和我敌工干部林殿卿一起被捕遇难。
1944年6月,日本工农学校山东分校成立。教员主要由从延安来的市川常夫和泷泽三郎担任。共办了两期,受训学员共计133人。
1945年8月日军投降时,山东地区“在华日人解放联盟”会员已达235人。
1945年底和1946年初,山东我军主力大部奉调兼程开往东北三省。“解放联盟”也随军北上,遍布东北各地,协助我军收容、教育、遣返日军、政人员。他们中一部分事后随被遣返者一同回国,另一部分留下来又和我们工作了一段时间。
几十年后,当我任驻日本大使时,见到一些曾是“解放联盟”的战友。胜利后虽天各一方,但一见面,不约而同地互称老战友、老朋友,特别感到亲切。他们成立了“归国者协会”、“铁流”等组织,除了会员之间的联谊活动外,主要致力于日中友好工作。
1977年8月我赴东京履新,按惯例向各方面进行拜会活动,大体上告一段落后,我于这一年深秋,到日本称之为关西地区的京都府拜会地方长官,在京都友协的欢迎会上,前面已提到的前“解放联盟”渤海区(清河区)支部长松木先生托人问我是不是当年的符科长?如果是,还记得他否?这真是突如其来,使我惊喜交加。第二天,我们在长冈市见了面。久别重逢,我们都感到十分高兴和激动。我们相约,待我回到东京,请崎玉的高野和东京的青山到中国大使馆相聚。我做东道主,品尝中国佳肴,饮日本清酒助兴叙旧。松木说,他只提一个要求,“吃饺子,话当年”。
时光过得真快!我再一次见到3位日本朋友已是握别后的30多年;现在回首往昔,又是快20年了。人世沧桑巨变,不胜感慨系之!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那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中国是主要战场之一,中国人民抗击着日本侵略者大部分兵力,且时间最长,人员伤亡大、财产损失重。在这次战争中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广大日本人民,还有成千上万曾被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驱使走上战场的人,以及日本各界有识之士,他们敢于正视历史,承认“过去进行的侵略战争,是错误的战争”。也有不少参加过侵略战争的旧军人站出来,揭发军国主义者犯下的种种罪行。这是对过去的忏悔,也是一种赎罪的表现。他们才是日本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
我们还应当看到另一方面:日本还有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他们不仅不承认过去的罪行,而且气焰还十分嚣张,公然叫嚷“大东亚战争不是侵略战争,而是解放战争”;说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是一个架空的结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身居要职的日本政界人物也为其张目,甚至出来胡言乱语。这就不能不发人深思和牢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附图片)
图为在抗战期间任山东清河区反战同盟支部长的松木嘉次郎(右三)及高桥谦吉(右二)青山耸(右一)于1992年5月来华与作者合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