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电动轿车二十一世纪的选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30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

  电动轿车
二十一世纪的选择
王利公
不论对汽车的是非长短如何评价,不管轿车进入中国家庭的争论是何结果,一个严峻的客观事实摆在人们面前:50多亿人口的星球虽然已经拥有5亿辆汽车,但汽车数量每年仍以不可抗拒的速度在增长……
有资料说,全球每年新增9000万婴儿,新产汽车5000万辆,即每对新生儿可配一辆新车。正像每个婴儿都得吃喝拉撒一样,每辆新车无论去向何方,都要耗费油料,排出尾气,都要有自己的安身之地。因此,面对雪球般滚动的增长速度,克服汽车给现代文明带来的负面效应,实实在在地解决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各种弊端,也许是更为直接、更为迫切的问题。
关键在于动力。目前的汽车包括轿车,一般是用汽油或柴油驱动。据预测,世界石油储量仅够维持45年。伴随“45年后用什么”的悬念,还有严重的噪音和尾气污染。有人想到氢气,这是一种理想能源,它提取方便,燃烧生成物是水,全无污染。也有人寄希望于太阳能,作为最洁净能源,它绝无对手,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可惜此两种动力,由于各自相关问题还未得到圆满解决,离实用阶段尚远。天然气作为汽车动力有很多优势:它排放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少于汽油车,破坏臭氧层的氧化氮排放减少2/3,目前使用技术也趋于完善。只是世界天然气储量估计只可再用60年,前途也难称“无量”。而电动汽车,能源充足,噪音小,无排放,它的很多技术指标已逼近燃油汽车,可算竞争中的佼佼者。
提起电动汽车,人们对它至少有个半生不熟的印象,电力驱动的车辆随处可见:城市公交运营的有轨电车、无轨电车,铁路线上的电力机车,工厂、车站等地运货的电瓶车等。然而这里说的电动汽车却与它们相去甚远:除了用电不用油外,它与汽车几乎无任何不同。以高效能蓄电池为能源,目前设计时速可达170公里/小时。以电为动力,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汽车的能源危机问题,低噪音和无排放特别对人口拥挤的大城市具有吸引力。正因为如此,关于电动汽车的研究和使用,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着手进行。目前,美国投入运行的电动汽车为2000辆,日本为1300辆,法国为1000辆。
美国和日本都通过立法和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和支持电动汽车的研制和开发。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这方面的成果居世界领先地位。通用的电动小轿车无论在启动、时速、续驶时间、豪华等方面都更为令人满意。此外,这家公司还设计研制了安全、方便的蓄电池充电系统与之配套。他们的电动大轿车已在洛杉矶等地机场投入商业使用。法国雷诺公司还计划从1995年开始推出个人用电动轿车。
香港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近6000人,有效地减轻日益严重的空气和噪音污染自然成为当务之急。1994年8月,香港举办了“环保博览会”,专门向公众展示电动出租车。这辆电动轿车是由普通燃油轿车改装而成,由一套三组的镍镉蓄电池提供动力。其最高时速可达135公里,平均时速为110公里,攀爬一比八坡度的斜坡时,能源消耗功率达35千瓦时的时速为40公里。根据规划,香港市区电动出租车队的改装,将在1996年展开,所有市区燃油出租车可望在2000年改装为电动出租车。
与此相关的电动轿车的蓄电池充电(相当于汽车加油)问题,是通过设立遍布整个市区的电池更换中心网络解决的。市区设置12至15个电池更换中心,每个中心提供三个以上的更换单位;另有40至50个小型电池更换中心,设在其他各区。电动轿车在更换中心的泊位上,只要等4分钟,即可换上已充好电的蓄电池继续行驶。蓄电池每次实际充电时间为3—4小时。一次充电,可行驶80—100公里。
国内关于电动汽车的研究也早已开始,在中央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天津、深圳、上海、湖北、河南等地都开展过这方面的工作。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院校都将电动汽车列为科研项目,取得了相应成果。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在电动汽车能源——蓄电池的制造方面与国际水平接近;而国产电动汽车心脏——马达,则居世界领先地位。在洛杉矶美国休斯公司的展坪上,电动轿车样车的马达便是来自中国的产品。
电动轿车虽然还存在一次充电时间长、续驶里程较短等问题,但特别在大城市中,它的优势是明显的,加上很容易对燃油车进行改造的特点,专家们普遍对它的前景看好。
电动轿车,将成为21世纪的选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