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研究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30
第11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动态

  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研究述评
李荣海
近年来,理论界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讨论中,主要形成了下列不同观点。
    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几种观点
促进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进步的趋势是一致的。有的学者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将冲破在中国当前仍然存在的封建残余思想、小生产狭隘思想以及各种陈腐落后的观念,而有利于确立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持这一观点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混乱现象,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源于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
二律背反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给道德进步带来消极影响,道德建设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因此,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的进步是二律背反的关系。这一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具有一般商品经济的特性,在微观经济活动领域中,由于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必然要滋长某些损人利己等腐朽思想,产生某些损害他人、社会利益的行为。有些学者认为,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抬头,这是发展市场经济所需要付出的必要道德代价,是难以避免的。
双重效应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市场经济的求利本性及其运行机制,对道德发展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竞争使人们强烈地意识到个体的不可代替性,交换又使人感觉到个体人格的平等、独立和尊严。正是由于竞争,促使每个人竭尽全力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激发起人的主体意识,增强人的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追求价值,追求自身的特殊利益,就必然造成私有意识的膨胀,滋长拜金主义与个人主义。如果说个体意识的觉醒可以称为道德进步的话,私有意识的膨胀则是典型的道德退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劳动处于从“求生”到“求利”的转化期,在此基础上的道德双重效应也必然会出现。
外灌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针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道德衰落现象,应加强道德教育,通过使社会主体道德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市场经济走向规范化、伦理化。有的学者认为,市场经济既然引发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道德现象,我们就应通过社会主义道德尤其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塑造人们的道德品格,从而使人们以正确的伦理价值观为引导,抑制市场经济的负效应。
内引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不同意“外灌说”的论点,认为“外灌说”由于忽视了经济与道德的内在关联而难以为伦理道德建设找到现实的历史依托,并且由于没有解决要“外灌”进去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就难免将道德演绎成某种超历史的东西。同时,“外灌说”未曾审察市场经济的根本特点,而置某一道德价值于绝对优先的地位,会走上以道德支配经济的老路上去。“内引说”认为,应立足于从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出发去论证道德和道德规范的生成。持这种观点者还认为,道德与获利不是对立的,有效的经济行为本身就具有伦理性。市场经济的目的实质上就是一种伦理目的,也是道义之所在。“内引说”追求道德理论与人们的经济行为真正地圆融统一,因此,他们认为,应将市场经济的“规范”内化于人们的心灵,内化于人的道德之内,这样,才能达到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步。
划界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在本质上是一种他律性的行为,利益的驱动构成市场经济行为的最原始动因和最直接动力。他律性和功利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而道德是超功利的、具有自律意义的行为。因此,为了避免在实际操作中陷入功利与道德的混淆,就应当对这二者实行严格的“划界”,即把市场经济和道德作为两个相互区别的领域,按不同尺度来分别处置,“对症下药,分而治之”。一个人进入商业活动,道德约束弱化,主要受到金钱尺度、效益尺度的约束;而当人们退出商业领域,介入其他社会生活层面时,则应放弃金钱尺度,而把道德尺度置于至上地位,按伦理原则行事。市场经济与道德划界,可以通过二者的互相作用和相互约束来限制对方,避免金钱尺度或道德尺度的独断化。
    亟待探讨的几个问题
上述不同理解,有的观点是相互对立的,有的则是通过从不同视角对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刻画中所体现的差异。客观地审视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讨论及其不同论点,为了把这一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亟待解决下列问题。
(一)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实际上涉及到经济与道德关系的认识问题。以往我们由于对经济与道德关系的多重性理解不够,僵滞地认识经济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而忽略了道德的相对独立性。这一片面理解的不良后果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总认为传统道德以及社会主义原有道德规范已失去了存在意义,似乎道德要发生“颠倒式”的革命。结果,造成道德建设的“空洞”。实际上,道德本身有自己的发展逻辑与历史,由此构成了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因此,根据市场经济与道德的互动特点,如何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从道德的“变”与“不变”二重视角理解二者的关系,应引起重视。
(二)对市场经济引起道德的变化,大多数学者停留在从市场经济“共性”基点上加以理解。这里存在的问题是: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它与社会经济制度是什么关系?在我们看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发展,应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内在要求与市场经济特点对道德的两重规定中来统一把握。应该说,这是我们把握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基本前提与出发点。对此问题的探索还有待深化。
(三)道德重在建设。总起来看,由于传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讨论中,有的学者注重了对传统道德的否定,而从建设性意义上对当前应确立什么样的道德原则以规范、指导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生活,则讨论不够。另一方面,整个讨论还过多地滞留在抽象层面,而缺乏应有的实践理性。因此,若把讨论引向深入,还需从理论与实践的切合点上引发开去,才能切实廓清二者关系,从而突出这一讨论的实践意义。
(四)对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讨论,涉及到对许多伦理学基础理论的不同见解。比如,道德自律与他律、动机与效果的关系问题,道德的功利性问题,道德的本质问题。此类问题认识上的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对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看法。因此,在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讨论中,有必要结合道德科学的建设,对一些基础理论加以拓深研究。
随着改革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现实意义将更加突出。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将会引起更多的理论工作者的兴趣,并将其推向更高的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