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贡献——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30
第11版(学术动态)
专栏:书刊评介

  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贡献
——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李立新
读了由汤群英、蒋映光合著、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邓小平生产力发展思想研究》一书之后,掩卷沉思,深感该著关于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有了比较深刻、比较系统的阐明。科学的生产力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基础。经典作家曾对它作过大量论述,邓小平则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中,对“生产力发展论”作出了创造性的发展。该书把邓小平生产力发展思想作为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加以研究,并将它归纳、概括为由以下几个分论组成的系统体系:社会主义本质论,生产力发展根本任务论,生产力发展战略论,生产力发展改革动力论,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手段论,生产力发展对外开放论,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先导论,生产力标准论。作者阐明了邓小平生产力发展论的最大贡献,是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这既是邓小平生产力发展思想的升华,同时也是他的生产力发展论的基础。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
作者运用了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力求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生产力发展论,阐明了这个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在我国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它的中心使命,就是如何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缩短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这就决定了生产力发展论必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居于中心地位。
有比较才有鉴别。作者注重运用纵横交错的比较分析法,使理论具有科学深刻性。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生产力发展开放论的论述中,立足于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提出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作者把视野转向世界和未来,对当今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作了科学分析,指出当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已使整个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时期,其显著特征是生产、市场、金融高度国际化,形成合作与竞争交织的发展机制和利益格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必然要融入这个全球性经济体系之中。由此,作者强调,中国必须与世界经济接轨,把中国经济变成开放经济,形成国内国际统一大市场,唯此才能更有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种立足于中国实际,而又放眼于世界和未来,既重视从纵向上揭示问题的历史沿革,而又注意在横向上将今日中国与当今世界连接起来的研究,既有历史的厚度,又有对现实和未来探索的深度,从而更加深刻地阐明邓小平生产力发展论的深远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生产力发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贡献和发展。邓小平的这一理论思想是分散在他的各个不同时期的众多谈话之中的。本书作者则在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把它们汇集、系统化,并在把握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作了比较系统、完整、科学地阐述邓小平生产力发展论,这有助于人们深刻地、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大力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