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丰碑在人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9
第10版(文化广角)
专栏:

  丰碑在人心
蒋元明
呜——,飞驰的列车驶进枣庄西站(原临城火车站)。
“瞧,那不是铁道游击队的大队长吗?”
“这几个是短枪队的,那几个是长枪队的……”
没错,是铁道游击队的老战士。这些当年“扒飞车”的英雄重返故地,是为参加8月15日铁道游击队纪念碑落成典礼而来的。
    一
老游击队员一到住地,就被一群记者和青年人包围。
别看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从他们的眉宇间和谈吐中,“飞虎队”的英风侠气依稀可见。特别是大队长刘金山,虽年过八旬,可眼不花,耳不聋,虎步雄姿,谈笑风生。洪振海1941年牺牲后,他接任大队长。小说、电影里的“刘洪”就是以他俩为原型的。他是在苏州军分区司令员的职位上退下来的。
“当年,我们这些人也说不上有多高的觉悟。小鬼子打来了,烧、杀、抢、掠,我们是中国人,宁死不当亡国奴!铁道队开始是个情报站,主要成员来自枣庄、临城一带的铁路、煤矿工人和贫苦的农民子弟。1939年打洋行,我们靠几把大刀,缴获3支小手枪。小手枪很精致,但只能防身自卫,结果送给了首长,换了一支驳壳枪。后来搞列车,夺了13支步枪和两挺机枪,送给山里的主力部队,上级奖给我们两支驳壳枪。以后作为据点的炭厂暴露了,在枣庄呆不住,转移到西部齐村一带活动,打出旗号公开和鬼子干……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后,日本鬼子报复,进行大‘扫荡’。上级给我们的任务,牵制敌人,破坏铁路,配合主力反扫荡。那时我们只有三十几个人,也没炸药。怎么办?结果想出用火车撞火车的办法。敌人的兵车由北向南,我们从火车站搞出机车由南向北,在七孔桥附近相撞,敌人死伤150多人,津浦铁路运输中断好几天……我们还把草鞋、十八集团军的符号、衣物扔在铁路线附近,组织旅客和老百姓几百人在庄稼地里踩出路来,使鬼子误以为我们的主力出山了……”
毕竟是血与火的战斗,毕竟是亲身经历,虽过50年,老英雄刘金山讲叙过去依然历历如昨。不过,他还是被一个记者难住了。
“请问刘老,八年抗战,铁道游击队一共打了多少次战斗?一共消灭了多少敌人?一共缴获了多少枪支?……”
“这……嗨,当时几乎天天打仗,随时都可能发生战斗,铁道队又多是分散行动,有的出去打死了几个敌人,缴了两条枪,回来说一声;有的连讲也不讲,不像现在什么事都好搞个统计。”老英雄讲到这里,大概出于安慰吧,想想又补充说:“就短枪队来讲,如果平均统计,大概每人消灭的鬼子有十几个,缴枪二十几支吧,还打死一个日军少将……”
正在这时,老政委郑惕进来了,老英雄刘金山大声喊:“政委你快来呀,我快顶不住啦!”他的风趣引起一阵哄笑。
郑惕将军是铁道游击队第六任政委,也是最后一任政委,离休前是第二炮兵中将副司令员。铁道游击队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党不仅先后从八路军115师派出政委、指导员等骨干加强对这支队伍的领导,而且还多次对这支队伍进行整编、整训,才使它成为一支让日寇闻风丧胆的抗日武装。完全可以这样说,大到全国的抗日战争,小到一支游击队,都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
与刘金山叱咤风云的虎将性格相比,郑惕将军显得文质彬彬,言谈持重:“……铁道大队几经整编,它的最后正式番号是八路军鲁南军区铁道大队,人们通称铁道队,在小说里加上游击二字……1942年护送少奇同志过封锁线后,给铁道队又加了一项战略任务:保证延安到山东、华中战略交通要道畅通。陈毅、罗荣桓、肖华等领导同志先后都安全经过这条交通要道……”
接下来出现的就是我们熟悉的“追星族”的一幕:年轻人纷纷递上自己的日记本、纪念封,请老英雄们签名,不仅给自己签,还替家人、朋友签,而且一拨接一拨。这可难为了那些玩惯了枪的老战士,他们中的许多人原本是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但他们还是为了满足年轻人的愿望,一笔一画地写上自己的大名。
    二
8月14日的傍晚,天阴雾重,下起了小雨。有人担心明日落成典礼会受影响,可文人却来灵感,说这是苍天有眼,洒泪祭英灵。入夜,更是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从各地赶来的老战士哪里睡得着,大家忆当年,叙友情,还由雨说到雾——1941年初冬,八路军鲁南军区被服厂遭日军破坏,为了解决主力部队棉衣问题,铁道游击队将一辆从临城开往徐州的日客车载布车厢甩在预定地点,卸下大批布匹。可日本鬼子很快发现了,出动人马来抢,枪声炮声大作。天又快亮了,情况很危急。当地老百姓闻讯,不顾危险,趴在地头祈祷老天爷保佑铁道游击队。说也怪,天亮了,却下起大雾,从来没见过的大雾,哪里辨得出东西南北!鬼子没法,只好乱放枪,瞎打炮。等到日出雾散,铁道游击队和布匹早已无影无踪。老百姓说,是他们的诚心感动了附近山上的关帝庙里的关老爷……谈起枣庄、临城一带的老百姓,老战士们更有说不完的感慨。那时,只要游击队战士一进村,老乡们就自动地把哨放出去五六里;鬼子一出动,游击队就得到消息,很快就转移,敌人常常扑空。侦察敌情,通风报信,冒死掩护伤病员,鲁南的父老乡亲真是铁道队的衣食父母。
几十年过去,铁道队的老战士们虽然天各一方,但谁都忘记不了鲁南的乡亲,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回去探望老房东,看看战斗过的地方。当他们得知薛城(即临城)枣庄的人民要在临山上修建铁道游击队纪念碑,还没怎么富裕起来的父老乡亲不论男女老少纷纷捐款时,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话才一年的时间,纪念碑就落成了……
    三
第二天一大早,雨过天晴。空气格外地清新、凉爽。
“铁道游击队回来啦!”
“‘飞虎队’进城啦!”
这消息一夜之间传遍了薛城的大街小巷,全城沸腾。到处是横幅标语,彩旗鲜花。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的队伍涌上街头,奔向城东的临山公园。
老人们都记得,50年前,经过浴血奋战,铁道队终于迫使临城1000余日军缴械投降,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被神出鬼没的“飞虎队”搞得魂飞魄散的侵略者,在投降仪式上才第一次看清了数年来绞尽脑汁要消灭的对手。临城人民也是第一次在大街上欢迎一直活跃在自己身边的英雄队伍。
临山脚下,曙光初照,已是人山人海。连会场周围的房顶也挤满了人。人们都希望亲眼看看富有传奇色彩的老英雄,特别是年轻人。
“来啦,你瞧,那不是大队长刘金山吗?”
“嗬,政委来了俩,郑惕,还有杨广立……”
“高个儿的是长枪队指导员,矮胖的是短枪队指导员……”
“…………”
20余名老战士在省、市党政领导的陪同下登上主席台,台下掌声雷动。 
多少年的盼望,多少年的思念啊,今天终于实现了!50年后重相会,老英雄们依然英风侠骨,父老乡亲依然情深义重!
大会进行到最后一项:瞻仰纪念碑。刹时,人潮滚动,涌向山头。许多人拚命往队伍中间挤,希望有机会和老英雄们握握手,说说话。有一位老人,挤过人群,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拦,挤到刘金山跟前拉住他的手激动地说:“大队长,你还认识我吗?我当过你的通讯员呀!”刘金山仔细打量了一下,连连点头:“认识!认识!”人群中,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也在寻找——她们是当年的房东大娘,还是“芳林嫂”?
巍峨的纪念碑就矗立在眼前。33米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将军红花岗岩贴面,碑体正面为竖起的铁轨造型,50根枕木象征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8个大字在碑的上方放着金光。碑座的正面镌刻着记述铁道队丰功伟绩的碑文,两边是再现游击队英勇杀敌的浮雕。碑顶上是一个手持驳壳枪的勇士铜像……
老战士们在众人簇拥下围绕着纪念碑,多少往事、多少情感涌上心头!想当年,铁道队最鼎盛时是一支才200多人的队伍,最少时则只有几十人,却先后牺牲了150余人,伤130多人;至于那些为掩护、帮助铁道游击队甚至和游击队并肩战斗而捐躯的鲁南儿女,更是不计其数!这碑是多少烈士的血肉筑成!
可以告慰英烈的是,历史没有忘记你们,世世代代的子孙不会忘记你们!且看这满目的鲜花,满山的人流……(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