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密苏里”舰上的沉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2
第3版(国际)
专栏:

  “密苏里”舰上的沉思
张沛
今年八月十四日,离开美国的前一天,在西海岸名城西雅图港口,我随友人登上了刚退役不久的“密苏里”号巡洋舰。
五十年前的九月三日,当我作为一名年轻的编辑,在延安《解放日报》的窑洞里,在煤油灯下编报时,我就知道这艘美国军舰的名字,因为九月二日,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在停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战舰上,向反法西斯的同盟国代表签字投降。我参与编发了这条令人难忘的消息。
历史的风云使人沉思。以后的半个世纪,我们亲爱的祖国在曲曲折折中前进。今天,我,一个中国公民,重访美利坚,并且登上了“密苏里”号,我有些自豪,也有些感叹,因为在我的脑际,总不时掠过一些并不愉快的往事:一九五一年,在朝鲜战场上,美国的P51野马式战斗机,在平壤,在沙里院,紧紧追踪着我们“中外记者团”所乘的“长白山”汽车团的卡车低空扫射。有一次,炮弹打中了我们卡车的一个轮子,可能是“命大”,我们幸免于难。
往事如烟,今天我在美国土地上走来走去,瞻望和平,但又不能忘怀过去。当我正在沉思时,一群美国孩子,正欢笑着登上“密苏里”舰的舷梯。八月的西雅图,烈日当空,“密苏里”号是停在离西雅图约八十公里的比基桑海军船厂的码头。它的编号是六十三号。旁边是一艘同类型的编号为六十二号的巡洋舰。大概由于“密苏里”是二次大战胜利受降的军舰,今年七月才开到西雅图,作为免费开放的纪念馆。军舰上有少数美国海军士兵,作为解说员。
这艘军舰是在二次大战中建造的,一九四四年一月二十九日才下水,长二百七十米,宽三十三米,排水量五万八千吨。有两层可以旋转的多门巨炮。供人参观的主要有两个地方,一个是甲板上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的受降台,当时的照片及说明书上写着:同盟国接受投降的代表是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美国代表是海军上将尼米兹,当时的中国代表是徐永昌及英、法、苏、澳、新西兰等国的代表,在投降书签字的,是当时的日本外相重光葵与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事情也正巧,就在几天以前,我在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访问时,曾经到过尼米兹将军的故乡——离奥斯汀一百多公里的一个德国移民的小镇,当地人为尼米兹建立了一个纪念馆,令人高兴的是这个纪念馆不仅陈列了尼米兹一生的经历和二次大战的情况,还陈列了二次大战后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其中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墙上悬挂着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国庆大典上的照片。
在受降台的大幅照片上,除了同盟国的代表及在投降书签字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外,周围还站立着大群的人员,虽然看不清每个人的面貌,但我相信这其中有我的一个同行:《大公报》的记者朱启平先生。参加报道“密苏里”战舰上受降仪式的有两个中国记者,除朱启平外,另一个是国民党中央社记者。朱启平是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曾长期任《大公报》驻美国记者。一九五一年他回到北京,同我们一起参加了赴朝鲜战场的“中外记者团”,是我们记者团的活跃分子。由于他英语很好,后来又被派到朝鲜美军战俘营工作。在记者团时,他曾经同我谈起报道“密苏里”号受降的情形。可是,一九五七年,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得到了平反,这时,他已年届花甲,但仍继续不懈地奋斗在新闻战线上。令人悲痛的是,两年以前他已经离开了人间。我想他如果健在,能够重登“密苏里”号,一定能写出一篇很有感受,很有分量的文章。
看过受降台,我们又参观了陈列馆。这里原来是军舰的军官食堂。陈列着“密苏里”号在二次大战中的战绩,以及它最后在“沙漠风暴”(海湾战争)中的作用。
当我走下这艘军舰的舷梯时,又陷入沉思: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在“密苏里”战舰上举行的受降仪式,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宣告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彻底失败。但是,半个世纪以后,今天的日本,还有一些人顽强地抵制这个现实。历史将怎样走下去?我们还要警惕呵!(附图片)
图为停泊在美国西雅图港口的“密苏里”号军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