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小阔权又上学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2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社会观察

  小阔权又上学了
汪宗禧王学孝
年仅12岁的山村小女孩王阔权,因父亲去世,生活失去了依靠,可她却仍想继续上学,于是她想到了去孤儿院。《天津日报》报道此事后,在天津市民中引起了很大反响。社会各界各方人士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让面临辍学的小阔权重新上学。
小阔权要去孤儿院
不久前,天津蓟县小港乡道古峪村12岁的女孩王阔权,对采访她的记者央求道:“叔叔,您行行好,帮我找个地方,多远我也去。”记者问她:“你想去什么地方?”“孤儿院。”女孩脱口而出,好像早就把去处想好了。“为什么要去孤儿院?”“去孤儿院能上学。”为了上学,竟要离家去孤儿院,在场的人都惊奇不已。
“你这么小,不想家吗?”小阔权眼里滚出两行眼泪:“叔叔,您看我还有家吗?”
记者的话问到了小阔权的痛处。
在小阔权刚学会喊妈妈的时候,妈妈就撇下她远嫁他乡了,父亲把她拉扯到11岁。去年10月的一个星期天,父亲说:“阔权,今儿个到山上帮我摘柿子去。”小阔权去了,看见树上挂满了红灯笼般的柿子,她高兴地对着青山喊起来,卖掉这些柿子,明年的学费准能交上,说不定还能买冰棒儿吃呢。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背着一筐柿子的爸爸一脚踩空,摔下山涧。为救爸爸,她跑掉了鞋,磨破了嘴,请人、借钱、租车、做饭、照顾奶奶……然而爸爸在县医院躺了6个月后,撇下女儿和9000元债务,撒手西去了。
妈妈找来了:“孩子,听妈的话,等你到妈那儿,我给你买辆自行车,让你上班去。”
阔权盯住山顶:“我不要上班,我得上学呢。”
“去吧,好孩子,妈求你了。”妈妈蹲下来想搂住女儿,小阔权坚决地说:“妈,你走吧,我不去!”
小阔权住的屋子有一面干墙还没垒起来,后院墙也塌了。
好在奶奶还有四个儿子。经老太太斡旋,小阔权的亲大爷、亲叔叔答应把阔权和她亡父的地包下来,并定了合同:今年交给阔权300公斤玉米。等秋后村里收回爸爸那份地,明年小阔权得到的玉米就要减半了。今年“六一”,南开区宝龙巷小学每个孩子捐款一角,凑了100元送给小阔权。村小学扣下75元学费欠款,小阔权剩下25元就再也不舍得花了,下个学期的书费还不够呢。
小阔权还想上学,可谁能保证她上学呢?难怪12岁的女孩要去孤儿院。
记者离开那里的时候,女孩追出很远很远,一再央求:“叔叔,您就给我找个孤儿院吧,到那我保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
伸出援助之手
这段故事在《天津日报》登出后,记者办公室的电话接连不断,许多人在电话里泣不成声,表示要帮助或收养小阔权。
老新闻工作者石坚拿出300元钱,并取出自己珍藏的文房四宝和太阳能收音机,嘱咐记者马上送给小阔权。石老的老伴李辉也准备了一大包衣服让记者捎去。
老画家慕凌飞电话里的声音有些颤抖:“我想画一些画,搞一次义卖,为这孩子筹备学费。”听说记者当天去蓟县,老先生立即派儿子把2000元送到了报社。慕老先生的儿子说:“我父亲看报时,眼泪都下来了。”
当《天津日报》送到市畜牧兽医站的时候,已是午饭时分,看了《一个想去孤儿院的女孩》,很多人潸然泪下,大家饭都不吃了,马上召开支委会商量如何救助小阔权。几十个人很快捐了6000元。兽医站的几位同志打算第二天一大早就奔赴蓟县山区,把一份爱心送到小阔权手中。
一位离休多年的老同志一下午打来三次电话,一再请记者转告小阔权,他要收养她,将来让她上大学:“我们需要这样有志气的后代,她想学习,我供她,只要她上学,我什么都可以给她!”
给记者打电话的几十位女士几乎都哭了,有的甚至泣不成声,她们对小阔权充满同情与关切。不少人有收养小阔权的愿望。一个叫李丽娟的军工厂职工在电话里哭着说:“这篇报道,我一字一句读了好几遍,我太心疼这个孩子了,我一定要收养她。”为了说服我们,她把美国前总统林肯继母的故事都搬出来了,她说她一定能做一个无私的母亲。
天津监狱3名蓟县籍女犯也看到了《天津日报》。第二天,管教干部送来3名女犯捐给小阔权的150元钱和一封信,信中说:“作为家乡人,我们非常牵挂这个可怜的孩子,我们能够做到的,是每人从积攒起来的零用钱中拿出50元资助孩子上学。”
小阔权和奶奶流泪了
七月的雨,时疾时缓,连绵不断。
当记者匆匆赶到天津畜牧兽医站的时候,兽医站的十几位同志早已奔赴在去蓟县山区的路上了。我们的车在中途追上了他们。副站长史迎春说:“我们周站长昨天开会给大伙念《一个想去孤儿院的女孩》,一边念一边抽泣。只用了半个小时,大伙就凑了6000元。这不,连早饭都没吃就往蓟县赶了。”畜牧兽医专家、站长周礼贤指指车上的十几个人说:“我们的力量也许只能救助一个孩子,但为孩子尽了心尽了力,心里也就安宁了。”车上的十几个人大部分是女性,她们手中拿着书包、文具,脸上闪耀着只有母亲才有的善良圣洁的神采。
赶到蓟县小港乡道古峪村小阔权家的时候,已是中午时分,小阔权看到这么多人湿淋淋地站在自己面前,一时不知所措。记者告诉她:“阔权,你不是想上学吗?这些爷爷、叔叔、阿姨就是为你上学的事来的,他们给你送学费送文具来了。”小阔权含着泪走到每一个人面前喊“爷爷”、“叔叔”、“阿姨”。说不出的感激话,都在这些最简单的称呼里了。
阔权的奶奶抹着泪不住地念叨着:“我死了也能闭上眼了。”兽医站的同志把通信地址留在了小阔权的书包里,一再嘱咐:“每学期考试完,一定要把成绩给我们寄去,我们等着你的好成绩。”
考虑到孩子太小,没有理财能力,他们把这笔钱委托给小港乡团委代管。
一个山村女孩的遭遇,牵动着众多天津人的心弦。天津三中高一学生于小环这样写道:“生命纷涌着磨难与伤痛。小女孩的生命旅途走得艰辛而又执著。为了心灵深处的唯一追求——上学,一个年仅12岁的女孩,竟要投奔孤儿院,其故事何等感人,其行为何等可敬……”
小阔权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她毕竟是生活在充满阳光和爱心的社会里,有这么多的人关心她、爱护她,使她面临辍学的时候,又能重返课堂。从这点上说,小阔权又是幸运的。从小阔权的故事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和社会良知的共鸣。(附图片)
压题照片:小阔权回到了课堂。
上图:热心的人们给小阔权捐赠文具。李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