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日本国民也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3
第3版(专页)
专栏:

  日本国民也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
骏父
日本军国主义如同血迹斑斑的双刃剑,剑锋所向,既残害各邻国的人民,也自伤日本国民。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日本国民也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受害者。
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不断升级的侵略战争更将各种有形的损害降临到日本国民头上。截至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战败投降,日本国富损失992亿日元,相当于1935年国富的97%;同期,生产指数直线下降了90%,贸易出口额下降了85.5%,产金量下降86%、产银量下降69%、硫化矿和海盐产量下降70%、煤产量下降41%、渔业捕捞量下降54%、水稻产量下降32%。相反,军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扶摇直上。至1944年,军费开支高达861亿日元,为当年国民收入的151.4%,创下世界扩军史的纪录。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民被敲骨吸髓,千辛万苦积累的劳动成果,被日本军国主义战争恶魔吞噬殆尽。
随着侵略战争规模的逐年扩大,日本陆海军兵员迅速增加,由1931年的32万人增为1940年的154万人,1945年猛增至826万人。兵员数量的急剧扩充,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普通国民放弃和平生计,被军国主义赶上战场,充当侵略战争的炮灰和杀人工具。在包括中国军民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猛烈打击下,186万日本官兵或横尸高山密林,或丧身大洋波涛,成为望乡台上的孤魂野鬼。有限的兵员资源满足不了军国主义恶魔飨宴的贪欲,老人、学生和妇女成了新一批侵略战争绞肉机的牺牲品。1943年10月日本政府发布《征召在校学生的临时特别令》,规定凡符合服兵役条件的学生不再延期服役,一律立即入伍当兵,即“学生出阵”。这批投入战场的学生兵多数有去无回。1945年6月,在“本土决战”的嚣张声中,政府将15—60岁的男子和17—40岁的女子编组成国民义勇战斗队,配以竹枪、铁块、棍棒等简陋武器,妄图以此“军队”对抗盟军海陆空现代化军队的武器进攻,不啻草菅人命。实际上,野蛮屠戮邻国人民,也视牺牲本国国民生命如儿戏,正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血腥本质之一。
至于那些暂时未被驱入战场的普通国民,则在“铳后奉公”的口号下,被赶进军需部门或农村,从事超强度的繁重体力劳动。1943年日本政府制定《工厂法战时特别条例》,取消工厂员工的休息日,规定每班工人每天至少劳动12小时以上。同年,内阁又确定“学生战时体制”,动员初中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增加粮食和枪炮子弹的劳动,每天劳动至少10小时;至1945年进而规定小学高年级至大学的学生一律停止上课,加班加点,生产军需物资。未婚妇女也难逃强制劳动的罗网,1943年9月内阁通过《国内必胜劳动对策决定》,规定40岁上下的男子不得从事售货、检票、理发等17种工作,动员不满25岁的妇女充当“女子劳动挺身队”队员,接任上述工作,或集体参加军需生产。1944年1月内阁通过《紧急国民劳动动员方案要纲》,随即将就业人口降低到男女皆12岁。日本列岛成为把头监视下的军火生产劳动营,国民在劳动条件极端恶劣的工厂和农村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荒废了家业、学业,丢失了就业自由,也极大地损害了身体健康。
军国主义侵略战争还给日本国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日甚一日的苦难,将国民推进生活困顿、物价飞涨、黑市猖獗、各种盘剥多如牛毛的深渊。日本军国主义以“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一举挫败美国”等主观臆断为基础,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竟凭借十分有限的经济力量和物资供应,接连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国的全民族顽强抵抗与美国强有力的反击,使日本军国主义一厢情愿的速战速决军事冒险方针彻底破产,陷入军需供应严重不足、甚至难以为继的困境。在对占领区、殖民地人民横征暴敛的同时,也加紧对国内的搜刮和管制,日本国民的生活前景被战争的浓厚阴影所笼罩,日趋苦涩、艰难。1938年7月内务省在警视厅保安部增设监视国民日常生活的经济警察,干涉国民消费,衣食生活失去自由。自1939年9月1日起,国民被迫在每月1日过一天“兴亚奉公日”。届时,饭盒中只许放一枚酸梅干,禁食荤腥;市街上的娱乐场所不得卖酒,停开霓虹灯。“兴亚日”如同国丧日。1940年7月政府公布《限制制造贩卖奢侈的规定》,高级服装、金银首饰、象牙制品等成了禁制、禁售品;8月禁止食堂、饭馆出售米饭并缩短营业时间,在面食、豆腐渣等代用食品被端上饭桌的同时,东京的大街小巷里竖起写有“奢侈是大敌”的标语牌,一群群行动队巡行街头,捕捉烫了发或穿着长裙的“奢侈妇女”;9月禁止曲艺艺人演出市井游乐的轻松娱乐节目规定,每人一日三餐均不得超过政府决定的餐费标准;10月商工省公布了有关砂糖、火柴凭票供应的规则,纺织品、大米、面粉、大豆和煤球等生活必需品先后成为凭票供应品;11月厚生省遵照天皇的敕命,发布《大日本帝国国民服装令》,规定男女国民不穿和服或洋服,一律穿着类似军服的“国民服”或“灯笼裤式的劳动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物资供应日趋枯竭,国民生活更加苦不堪言。自侵华战争以来的各种筹措军费的“特别会计”变本加厉,国民负担沉重。另一方面,蔬菜、面酱、酱油、食盐、脱脂棉、木炭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全部凭票供应。酒、点心、红小豆成为特供品,而且是在1942年2月庆祝所谓“大东亚战争胜利”时,按人计量配给,恩赐给国民去品尝久违了的食品滋味。在各种代用食品、再造用品涌进居民家庭的同时,国民家庭的金属制品成了征用对象。1943年3月商工省成立金属回收总部,6月开始征用包括铜、铁制的床、炉、门、柜、火盆、剪刀、电风扇在内的日用品以及作为公共设施的铁桥,连国宝奈良大铜佛也险些被军部回收,用来制造枪炮子弹。至军国主义崩溃前夕,日本国民已陷入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惨境,饱受物价暴涨、黑市勒索的煎熬。1945年批发物价指数升至1934—1936年平均指数的3.5倍,每百克牛肉、猪肉分别上涨1.5倍和3.8倍,同量咸鲑鱼、鸡蛋上涨16.5倍和6.2倍;1941至1945年国民每天摄入热量由2105卡降至1793卡,仅能满足正常需要量的83%,整日饥肠辘辘的国民挣扎在死亡线上。1945年上半年黑市价格相当1938年的50倍,国民生活雪上加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