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5阅读
  • 0回复

锁住“黄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4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防治荒漠化·我们共同的责任

  锁住“黄龙”
王学雄
过去的甘肃省金塔县是我国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县之一。历经几十年艰辛,金塔人民用汗水筑起一道道坚固的绿色屏障,锁住了昔日逞凶肆虐的“黄龙”,结束了“黄沙满天飞,黑风刮地皮”的历史,成为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
十三届领导一幅绿化蓝图
金塔县沙漠、戈壁、山地占93.6%。境内长达160多公里的风沙线直接威胁全县10个乡镇的房屋和农田。沙漠以每年50米的速度侵吞着绿洲。
1952年4月5日,金塔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马能元带领全县群众在明沙窝一带进行了5天的压沙大会战,用土石柴草埋压了5个大沙丘,保护农田6600亩。从此,每年两次的压沙造林被铁打不动地坚持了40多年。每年春秋植树压沙季节一到,全县干部群众像是听到了无声的命令,习惯地自备干粮、工具,车拉肩扛树苗,从四面八方进驻沙漠,采取环丘造林、固沙造林、土压沙丘、插柴草挡沙墙等办法进行大规模治沙育林。十三届领导班子,一幅绿化蓝图。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治沙造林的决心却始终没变。
人进沙退。金塔人民不仅牵制风沙前移,而且绿色林带还向沙漠延伸5.6公里,从沙口夺回耕地7330亩。
昔日毛桃酸杏涩沙枣今朝苹果鸭梨水葡萄
完成了防风、固沙、封护一体化和农田林网化建设后,县上全面启动了以“栽植经济林木、开发林、果、木、药材资源、垦荒造田”为主要内容的治沙富民规划,探索综合利用沙漠资源的新途径。据统计,全县每年至少有1000亩荒滩被改造成良田或果园。金塔乡红光村推广庭院经济综合开发新技术,全村庭院总收入突破100万元,户均2400元。全县庭院经济林初步形成了“根在外、秧在墙、上结果、下乘凉”的新格局。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3.53万亩,年果品总量达到750万公斤。锦丰梨、苹果梨等8种产品远销全国12个省区。使昔日仅有“毛桃酸杏涩沙枣”的金塔农村,到处飘溢着“苹果鸭梨水葡萄”的芳香。
工农携手圆富梦
治沙造林,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全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县上立足本地资源,制定了“以工带农、以农促工、工农互补、齐头并进”的发展规划,使以开采加工本地资源为主的地方工业迅速崛起。县上首先依据本地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全、开采价值高的优势,兴建了一批金属加工企业、建材企业和化工企业。同时立足农业资源优势,本着“兴一业、带一方、富一片”的原则,办起了面粉厂、糖厂、棉花加工厂、脱水菜厂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辐射全县面积近1000亩的日光节能温室蔬菜基地的建立,使沙区实现了冬季鲜供,一些名贵蔬菜摆上了农家餐桌。1994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46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