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虽非汉家人爱说汉家语——记九五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几名外国选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4
第11版(文化)
专栏:

  虽非汉家人爱说汉家语
——记九五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几名外国选手
本报记者杨武军
8月19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的’95国际大专辩论会上,人们惊异地发现,几名黄头发的非华裔学生竟能用汉语与华裔选手唇枪舌剑地交锋,他们的汉语已学到了一定火候。
“我要发言。”南京大学队与香港中文大学队舌战刚罢,观众席上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队的克拉尔·多丽娜就举起了手,她要争取自由发言机会。3天前,她与队友一道竟辩倒了新加坡国立大学队,克拉尔用流利的汉语侃侃而谈,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在昨天的半决赛中,南威尔士队终不敌台北辅仁大学队,失去了进一步比赛的机会。然而克拉尔辩兴正浓,今天她要抓住机会发言。
像克拉尔这样的非华裔选手,他们的汉语水平可不像常见的“老外”那样,只会说几句蹩脚的“你好”、“再见”。德国波恩大学队的梅开姆,今年25岁,研习汉学已有5年。她现在做的硕士论文是中国佛教研究,她要读晦涩难懂的古佛经。队友欧福克,研究中国哲学,读过老子、庄子、孟子的著作,首场比赛,他引用孔子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支持自己“妇女需要更多关怀”的观点。队友史克礼,研究中国文学,现在在做庄子文学思想研究,他还读过许多中国现代小说,尤其喜欢刘恒的小说《伏羲、伏羲》,认为很“冲”。
外国人为什么要学汉语呢?“这可能是有缘吧。”金发碧眼的梅开姆说话已有几分“佛气”。戴眼镜的欧福克说话则更带理性,他从小接触了一些东方文化,认为东方文化非常神秘,很有韵味,上大学便选择了汉学系。
汉语好学吗?“很难,但很有意思。”欧福克和史克礼说。他们认为汉语是既简洁又模糊的语言,简洁性使得一句汉语能有很大信息量,比如翻译王维的一首诗,用德语要用几倍的篇幅。简洁性也带来了模糊性,有时难以准确理解,常常能把他们弄晕。“但汉语的魅力可能也在这里,不然为什么有人要用几倍的篇幅去翻译李白、王维的诗呢?”欧福克笑着说。
大专辩论会的日程安排得很紧,白天基本没什么自由时间,这使着迷中国文化的欧福克等人有些不满足。吃完晚饭,欧福克便与队友往月坛、地坛、日坛等公园跑,说是虽然看不太清,但也能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有一天上午,他们还钻空子跑到了北京的牛街,那里完整的四合院、古老的寺庙令他们大饱眼福。
欧福克他们希望毕业后能被留校,继续从事汉学研究。欧福克还希望他能做一些中德文化交流的工作,他说:“歌德、席勒在中国为许多人所熟知,但在德国李白、杜甫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应该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