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寻找“十个化”——从上海三维制药公司看改制与管理的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5
第3版(经济)
专栏:百户试点方案探析

  寻找“十个化”
——从上海三维制药公司看改制与管理的关系
本报记者班明丽
继承与创新
仔细阅读上海三维制药公司的试点方案,发现其中谈企业管理的“十个化”,占有突出位置,总结得有一定深度。
“十个化”即:组织协调资产化;营销策略国际化;人力管理资源化;分配方式多元化;科技开发社会化;经济管理信息化;财金战略一体化;质量控制标准化;监督审计制度化;成本控制最优化。每一“化”,又有具体的内容支撑。
见到总经理黄彦正,请他谈谈企业改制与加强管理的关系。
他思路清晰,直入主题:“企业从开门生产第一天起就有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不是对原有管理的简单严格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管理的一种扬弃。即企业管理要素——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和人员思想行为,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重新组合,并通过新的组合继承传统优势,以现代管理使企业脱胎于计划管理模式,成为适应市场竞争的独立经济实体。”
黄彦正说,这是我们谈现代企业制度与管理的大前提。
他细细解释道:就企业内部而言,管理的内涵有三:一、目标——市场竞争;二、角色——独立实体;三、途径——自身努力。
从黄彦正的谈话以及三维公司走过的路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即“改革就是管理的改革,而管理又是改革的管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铺轨”与“接轨”
看重企业管理的人都会懂得,管理是一块蕴含量丰盈的“富矿”,不断开采,就能不断出效益。
三维是1958年创建的中型厂。他们说自己是典型的“纯国有”。几年来,既没有享受过类似国家无偿批给土地的优惠,也没有实行股份制筹集资金,国有企业面临的难题,三维都有。
然而,自1992年以来,三维的经济发展一直行驶在“快车道”上,增长幅度达到50%,劳动生产率及投资回报率较高。因此,发展前景也十分看好。2000年的三维,将成为一个销售额由今年的7亿元增长到50亿元、出口创汇扩大4倍达上亿元的企业集团。他们对此信心十足。
三维何以有如此胆量和胃口?因为他们深知,管理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在同样外部条件下,内部管理水平就是效益高低的关键。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改革,又始终把立足点放在加强管理的大计上,这使企业发展三年迈出了三大步。
三年前,上海市政府支持部分国有企业“仿三资”,可以执行一些优惠政策,三维得到了一次机会。他们把这个“仿”的机会视为“转”的契机,改革了原来的销售、分配和科技开发机制。开始以市场为导、科技为本、激励为策的管理模式,把企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两年前,《公司法》公布,三维想改为股份公司。但是,他们的兴趣没有停留在筹集资金上,却又一次抓住时机改革内部组织制度,由工厂化向公司化转变。将内部车间改为工厂,产品经营责任制向资产经营责任制转变。
这两变,不是机构名称的改变,不是经营方法的简单置换,而是向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一次质的突进。
一厂厂长卞鸿义和七厂厂长徐永标,对此有几点体会。他们说:“以前我们只要完成利润计划,就拿工资有饭吃。现在承担的不仅仅是利润指标,还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思想压力大了。要学会组合自己的生产要素,利用厂房、设备、技术、资金、人才、时间等等,最大程度地取得经济效益,工作难度高了。改制需要管理,但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管理,是能对生产有新推动的管理;改制也不能代替管理,管理升级才能适应改制要求。”
有理由说,三维在管理方面所下的功夫,就是在为现代企业制度“铺轨”。而“十个化”思路的诞生,又使管理与新的制度要求“接轨”,并且使它更加清晰系统,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改革的落实,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
这也许就是三维虽然没有主动申请试点,却能被选中进入百户行列,从众多企业脱颖而出的原因吧!
“就位”与“升位”
三维归纳的“十个化”,不仅包括了企业一般管理之必需,而且与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需要结合,使管理目标和水平达到新的层次。为此他们注意把握几个要点。
要点之一:强化自主性,弱化行政性。
比如,“人力管理资源化”。首先是把人力视为一种资源,这样,着眼点就不是想把人管死,而是通过机制挖掘出人的积极性和智慧;不是以行政调配办法挖掘,是让员工自主选择岗位去发挥。
1993年他们建起劳动力市场,两年有1000人次进出,今年上半年进出250人次。44名部门主管干部通过劳动力市场得到提升,7位领导干部淘汰出岗。
原来有人担心,试行现代企业制度后富余人员问题不好解决。但由于他们较早地运用了劳动力市场,加上企业不断发展,吸纳了部分人员,现在富余人员矛盾并不突出。
要点之二:强化社会性,弱化内部性。
三维的分配制度经过几次改革,不断打破大锅饭。1992年“仿三资”时,职代会仅以一票之差,通过了实行岗位技能工资。但后来发现,收入差距还没有拉开,而且出现了与社会分配水平两头不接轨的问题。因而有些工资低于社会水平的岗位,想留的人留不住,需要的招不来,特别是科技管理人才;而辅助岗位工资由于“倾斜”高于社会水平,人员又难以流动。
今年2月,他们毅然放弃岗位技能工资,改为岗位工资制,上什么岗拿什么标准的工资。有人宁愿拿低工资安于辅助岗位;更多的人愿意到工资高的生产一线和管理岗位竞争。不到半年,就把过去一二三线人员比例倒挂的局面,调整过来。
要点之三:强化监督性,弱化随意性。
企业成为多元投资主体后,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资产所有者及企业、员工三者权益。三维几年来在管理中注意加强监督职能,监督正在由事后查案,走向经营过程中的制约监督。
有监督职能的机构,一是由纪检部门改变成的监审室;二是工会所属的干部监评会。监评会由职工“代表中的代表”组成,成立已有五年。有三大权力:听政质询权——随时点名由部门正职以上干部汇报工作,包括总经理;评议考核权——对部门主管以上干部考评工作情况,供领导提拔参考;信任表决权——对部门正职以上干部能否升迁投票,作用举足轻重。
五年里,监评会开过20多次会议,投票表决了21名新提拔聘任的中层干部;5名干部接受过听政质询;600多名干部的实绩考核结论,出自监评会。
黄彦正总经理说,把用人权交给员工,不仅有利于干部廉政勤政,也可避免用人不当或“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体现职工当家做主的一个有效途径。
“有形”与“无形”
以人为本的管理,在三维是有特色的。他们认为,管理最大的困难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缺少无形资产的管理,也不能把管理称之为“科学”。
三维人称:对人的管理最主要的是培育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以科学行为规范人。这是管理的软件。硬件是形,软件是神。有形无神,品位不高;形神合一,企业才能成为生机勃勃的有机体。
黄彦正有一句名言,深深打动了三维人:“企业要有比利润更高的追求目标”。这种追求是什么?他们具体化为6个字:忠诚、改革、完美。它是三维企业形象的支柱——企业精神。为了实现这种精神,他们请来联合国的专家指导,引入了CI理论;运用多种生动形式建设企业“凝聚力工程”。
“三维”的名称,是由解放后一直使用的号码工厂改名而来的,是三维文化的组成部分。它除了表明企业主要生产三种维生素原料药外,更大的意图在于说明,企业要坚持的第一维是,立足于外向型的技术改造;第二维是要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第三维是塑造企业形象。
三“维”概括了他们从形到神的管理。三维人说,把科技、机制与人融为一体,是管理国有企业的“活化剂”。不久前,三维荣获了上海市最佳工业企业形象奖。
可以想见,到2000年,三维实现的50亿元销售额中,绝不仅仅是厂房设备的增值,它同样包容着无形资产升值的功劳。
试点刚刚起步,方案有待操作。但是,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如同指南针在手,勇往直前。当然,胜负尚待决战沙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