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业科学——记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12-08
第3版()
专栏: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业科学
——记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工作
叶笃庄
为了从科学技术上帮助农民提高生产,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许多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便是其中的一个。
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给农民作了一些什么事呢?和农民有些什么关系呢?
首先谈谈“六六六”吧。大家都知道,这是农业生产上的一种杀虫药剂。在一九五一年以前,我们还不会制造这种药剂,要想用,只好向外国买。一九四九年中央农业部给予了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一项任务:研究“六六六”的制造方法。经过多次的试验,终于在一九五○年把它的制造方法研究出来了。
用国产原料所制造的“六六六”,价格比进口货便宜,零点五“六六六”粉剂每斤约合小米三斤,而过去的进口货每斤约合小米八斤。这就为农业害虫的防治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过去我们完全依靠人力来捕打蝗虫,现在我们则有条件以药械来消灭蝗虫了。
有了“六六六”,紧跟着来的就是使用问题;对于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害虫,必须研究出不同的使用方法。例如对于蝗虫,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系蝗虫组在一九五○年就明确提出毒饵的方法,一九五一年在河北静海等地大量使用;一九五二年明确了毒饵的配合量为二点五“六六六”粉二市斤,麦麸一百市斤,水一百市斤,并在河北、山东、原平原等三省二十一个县八十万亩的大面积上施用;一九五三年施用毒饵的面积又大有增加。施用毒饵不仅可以节省药剂,而且可以节省劳动力。例如,一九五二年山东省无棣县第八区施用毒饵治蝗面积为二万零四百六十三亩,共用一千零十六个日工,每工可以防治二十亩;用喷粉法治了一万二千四百五十亩,共用一千三百八十个日工,每工仅防治九亩。至于人工捕打,每个工仅能打几分地的蝗蝻。如以五个人工打一亩蝗蝻计,则毒饵可以比人工捕打节省百分之九十九的劳动力。
在土蝗严重的地区,小麦保苗成了严重的问题。例如山东惠民专区,一般在秋分时播种小麦,因土蝗为害严重,麦苗多被吃掉,群众连续补种小麦有达三次以上的,有的被迫把小麦播种期延迟到霜降前后,而播种期晚,又会碰到腥黑穗病(乌麦)的为害,因此有些农民不敢种小麦了。在政府推广毒饵法以前,群众都用一根小木棍在上面钉一鞋底,来打蝗虫,效率是很低的。但是使用毒饵法之后,情形就有很大的改变了。无棣、沾化草荒附近历年不敢及时种麦的群众都说:“今后再也不怕蝗害了,我们有办法对付它,并且还能够多种麦子哩!”山东乐陵县四区张玉温想到一九四二年的蝗害:那时庄稼被吃光了,逼得出远门,两个妹妹也给人家做了童养媳。今年政府发药治蝗时,他兴奋地说:“毛主席、共产党真是救命恩人!”
当然,单纯施用毒饵法并不能完全解决蝗虫问题,还必须进行准备工作和侦查工作,这是防治蝗虫的基本环节。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蝗虫组根据历年来的治蝗经验,并参照苏联的先进经验,在一九五二年提出了一套有系统的侦查制度。同时,还研究出一种马拉捕蝗器,来捕捉大面积草原上的蝗虫,解决了这些地区不适于用药或用药不经济的困难。
此外,在治蝗工作上,我们国家已开始有重点地使用飞机;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其他如动力喷粉、动力撒饵,都会逐渐地研究出来而加以应用的。
在其他农业害虫方面,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系研究出用“六六六”毒饵、毒谷、拌种等方法来防治地下害虫—金针虫、蝼蛄、蛴螬,并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这对于小麦保苗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在一九五○年最先提出了用向叶心(喇叭口)喷药方法来防治玉米螟(钻心虫),后经各地改进,收到了更大的效果。
关于牛瘟,是农民多年来最头疼的问题。牛瘟在我国流行了很多年,国民党反动政府是不闻不问的。举个例子来说,一九三七年在川北因牛瘟就死去三万四千多头牛。一九四九年北京解放的时候,原察北地区发生了牛瘟,人民政府立刻派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原家畜防疫系的技术人员前往配合地方政府进行防治,并开始提倡大量使用牛瘟兔化疫苗,把牛瘟扑灭了。此后在华北、东北、西北、内蒙等地普遍利用了这种疫苗,给牛只进行预防注射。现在,可以说全国各地的牛瘟已经控制,农民养牛,再也不必担心这种可怕的疾病了。这种疫苗不但有效,而且经济(用一只兔子就能制出供三百头牛用的疫苗);并且经预防注射一次后,一年内决不会再得牛瘟,假如在一个地区对牛只连续进行预防注射几年,基本上就可以消灭牛瘟。
牛的气肿疽病也是一种很厉害的传染病。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家畜防疫系曾制成了气肿疽疫苗,并进行大量生产,供应内蒙、华北、华东,以至海南岛等地应用(每注射一次只需数百元)。炭疽病是牛、马、驴、骡、羊都受传染的一种严重的疫病,解放前因这种病死去的牲口不计其数,该系曾大量制造这种疫苗和血清供应华北、内蒙等地使用(每注射一次只需数百元)。解放后经过几年的预防注射,上述二种牲口病已基本可以控制了。
亚洲鸡瘟(鸡瘟)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鸡的传染病,每逢这种病流行时,甚至可以使一个村子的鸡统统死光的。家畜防疫系研究出一种疫苗,只要把这种疫苗用钢笔尖在鸡的翅膀下刺一下或在眼睛里滴一滴,就可以避免鸡瘟。河北省在一九五一年曾用这种疫苗免疫了一百多万只鸡。这对农村副业生产有很大的好处。
花生根瘤菌是种花生的农民所熟知的一种细菌肥料。如果每亩用上五钱此种肥料(只需三、四百元),一般可增产花生二十至三十斤。一九五○年曾在五万三千亩的土地上示范推广,效果良好,受到群众的欢迎。今年的使用面积,已达到六十二万亩了。
在蕃茄(西红柿)方面,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系曾先后向北京郊区农民介绍了十三个品种(这些品种是从二百多个品种选育出来的)。丰台区太平桥村刘景林在一九五一年试种粉红蕃茄“七九号”
(中熟种),并一直把这个品种保持到今年。据今夏调查,在相近的栽培管理情况下,其他粉红蕃茄中熟种蕃茄每亩产量约为一万一千七百六十到一万三千六百斤,而“七九号”的产量约为一万四千五百六十斤;如每斤按二百元计算,“七九号”每亩可多收入十九万二千元到五十六万元。在甘薯方面育成的新杂交种有“一一七号”,“一六六号”、“二八四号”等,性状优良,已可推广。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观的需要,使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密切结合起来,今年初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陈凤桐率领下,组成了两支农业科学先遣部队,其中包括作物、土壤、肥料、病虫害等部门的农业科学工作者,先后进入河北省的中部和山西省的汾河流域,与当地的农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若干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小组,深入农村工作,在河北省共建立了二十三个小麦研究基点,十三个棉花研究基点;在山西省也设立了六个地方工作组,分别在临汾、运城、榆次三个专区十个县二十七个村庄建立了基点工作。除了上述的麦棉农村工作组外,该所还组织了畜牧工作组、牧草工作组以及园艺工作组。这些工作组的主要特点是:一方面是区域性的,另方面是综合性的。它们的任务在于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提高理论的研究;整理农民的生产经验和研究、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的问题,同时为将来合作化、机械化、草田轮作制时期所需要的巨大科学工作创造条件。一年来的工作证明了,这样做下去,不但可使农业科学工作者和农民联系起来,而且也可使农民取得农业科学知识。
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在各方面帮助农民提高了生产,科学技术的帮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工作又仅仅是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究竟还是小农经济。这种落后的小农经济既不能使用机器、拖拉机和利用大规模的农田水利,也不能充分利用农业科学的成就和先进技术。所以农业科学工作者热烈盼望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的合作化的早日完成,因为只有这样,农业科学才能更有效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也只有这样,农业科学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可靠的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