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珍贵的遗产深刻的启示——写在《张闻天文集》出版的时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5
第9版(理论)
专栏:

  珍贵的遗产深刻的启示
——写在《张闻天文集》出版的时刻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张闻天一生论著丰硕,但是过去由于长期遭受打击,文稿失散甚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张闻天冤案得到平反。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从1980年开始对他的文稿进行发掘和整理,经过文集编辑组10多年的努力,终于在他诞辰95周年的时刻,出版了这部《张闻天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四卷本。《文集》共收入文稿270篇,150余万字,差不多汇集了他各阶段的重要著作。这部文集的出版不仅具有历史文献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张闻天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治家,他的远见卓识,是与他不断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分不开的。它给予人们的深刻启示是,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尊重科学,保持科学的探索精神。
张闻天在我们党内是一个典型的学者型领导人。他不仅有温文尔雅、谆谆善诱的学者风度,而且有始终如一的尊重科学、不断探索的科学态度。30年代,他摒弃王明“左”倾路线,转变到毛泽东正确路线一边,在遵义会议的转折关头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晚年,他身处逆境,仍然苦心钻研,在自己的笔记文稿中作出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论述,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体现。无论是工作在中央,还是地方,也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始终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大课题不懈地探索,《文集》四卷就是他一生这种探索的光辉记录。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是科学的政治,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其为政与科学态度应该是完全统一的。可是在“文化大革命”的一段时期里,像张闻天这样科学对待政治的共产党人却身陷囹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当前我们所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可以说是一个无比崭新的科学工程,这项工程的建设道路虽已指明,但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从各个方面求得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因此这项伟大事业固然需要大批的科技专家,但同时更需要一批不仅懂得科技知识,而且懂得马克思主义,对于这项事业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的政治家。而张闻天这个历史人物给予人们的重要启示也正在于此。我们应当记取历史的教训,要使那些真正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的干部能够不断地成长,并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这样国家才有前途,党才有希望。
第二,张闻天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他一生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又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坚持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取得了突出的理论成果。它给予人们的深刻启示是,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理论家的称号不是任何人可以自封的。张闻天同志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的我们党当之无愧的理论家。在遵义会议时他同毛泽东走在一起并非偶然,而是以其对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战略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他在长征出发之前撰写的《红色中华》社论中,提出了三个重要论点。(一)在革命战争战略方针问题上,他批评了那种“直线式的”、“只要采取进攻”的“教条式的药方”,提出革命战争要“依照当时的具体环境而决定进攻、反攻、防御以至退却”的方针。(二)在革命战争长短问题上,他否定了“一次性的”、“短时期的”估计,提出需要“长期的死战,而不是几天几月甚至几年完成的”。(三)在斗争战线上他否定了那种只看“一个战线”的突击战斗,而是强调不平衡性,有些区域可能“遭受部分的挫折”,而在另一些区域则可能得到“空前的伟大胜利”。以上这些观点都为后来红军长征乃至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所证实。
根据这些年对张闻天文稿的发掘,除了遵义会议之外,诸如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爆发、皖南事变以至抗日战争胜利这些党和革命发展的重大关头,这位杰出的理论家也都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见解和主张,而这些见解和主张经过时间的检验都被证明是基本正确的,而且是富有远见的。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他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发言所提出的中肯意见和庐山会议被罢官后六七十年代写下的一批社会主义论稿中的一系列论点,诸如反对夸大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反对政治决定论,指明经济最终决定政治;纠正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认定当前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已不是阶级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具有两重性;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既有特殊性又有共性和继承性;包产到户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建议开放市场,恢复多种经济成份;要发扬民主,党内党外都要能听取不同的包括反面的意见;批评党内斗争中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强调群众实践是衡量党的路线政策的最高标准,等等。这些观点都为后来的实践证明,它是完全正确的。
为什么张闻天在如此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能够始终把握住时代前进的脉搏,提出一系列具有理论远见的主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个根本点上做得比较好。一方面他有很深的理论功底,所以他能够对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总结,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分析;另一方面他又一贯地重视调查研究,因而能够比较切实地把握情况,准确地发现问题。他的一生,既是好学不倦的一生,又是不断地深入实际,不断地调查研究的一生。他在这二者的结合上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第三,张闻天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的充实的人生是与他既执著地追求理想,又充满了实干精神分不开的。它给予人们特别是有志青年的深刻启示是,必须坚持理想与实干的统一。
张闻天从青年时代起就树立了远大的抱负,他19岁时就提出彻底推翻军阀统治,实现民主政治的目标。尔后,经过一番探索与思考,他选定了社会主义为彻底救国之路,坚定地表示愿意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做“一个小卒”。1922年他赴美国勤工俭学,1924年初从美国回国,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此后,无论遇到多么大的艰险,也不论遭到多么严重的打击,他都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也从未因个人得失而避险求安。30年代初,革命处于低潮,他不顾敌人严重的白色恐怖,从苏联红色教授学院毅然回国,投入国内斗争;在根据地战争岁月里,他到战地前线作实地调查;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他是随着红军一步步走过来的一任党的总负责人;处理西安事变过程中,他在局势最险恶的时候亲赴西安;延安整风期间,他率领调查团深入晋陕农村一年多进行实地调查;抗战胜利后,他又长途跋涉奔赴东北边陲肩负起开辟根据地的重任,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把一个土匪横行、满目疮痍的合江省,建设成为一个社会秩序安定,工农业迅速得到恢复发展的东北解放战争的巩固后方;建国后,在从事外交工作中,他切实注重驻外使馆和外交部的业务建设,还不辞劳苦地巡视驻外使馆;最为难得的是庐山会议被罢官后,他不顾重病在身,在逆境中为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写下了数十万字笔记、文稿。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新的万里长征,完成这个伟大建设事业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这就要求我们的青年人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有苦干、实干的精神。张闻天这位老革命家是这方面的光辉典型,它对于教育青年一代,特别是培养优秀的青年干部尤其富有启示意义。它昭示人们,理想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没有这种境界和力量,任何大事都是做不成的。正如张闻天所说:“没有这种精神,就是一千里的长征也是不可能的。”什么样的理想才是有志之士值得为之奋斗的理想?还是张闻天回答得好:“我们的理想是建筑在现实社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东西。空中楼阁,究竟是幻想而不是理想。”“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但是,张闻天又说:“实现理想,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决不是一天两天以至一年两年的事,而需要几十年以至上百年的奋斗与工作。”这就是为什么要求我们青年一代既要有理想,又要有脚踏实地、不畏艰难的实干精神的缘故。
第四,张闻天作为一个党的领导者,他的优秀品德是与他注重自身的修养分不开的。它给予广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深刻启示是,必须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张闻天一贯注重自身修养。1921年他在《对少年中国学会问题的意见》一文中说:“我始终相信一个人的主张和行动,如其希望对于他人有丝毫的影响,有一分的效力,非有高尚的人格不可”。张闻天一生所表现的优秀品德最为突出的是无私。
唯其无私才能做到坚持真理。遵义会议他挺身而出,庐山会议他逆流进言,“文化大革命”中他站出来为“61人案”澄清谬误。这三件事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无私无畏,坚持真理的突出表现。
唯其无私才能虚怀若谷,倾听意见,特别是勇于承认自身错误,彻底改正错误,唯真,唯实,唯真理是从。他对自己30年代所犯错误从不隐讳,而且常常以此来告诫别人,真正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坦荡胸怀。
唯其无私才能做到不争名,不争利,顾全大局,能上能下。他在党中央负总责期间曾经两次主动让位:一次是长征途中为了一、四方面军的团结,他曾一度表示可以让位给张国焘,毛泽东鉴于张国焘有野心没有同意;第二次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期间,他曾向毛泽东表示要把总书记一职让掉,当时毛泽东不主张提出这个问题,而他还是把主持全盘的工作让给了毛泽东。所以,毛泽东事后说,张闻天是不争名位的。后来他离开负责岗位后,就主动下到基层进行调查。抗战胜利后又主动请求到东北,担任了一个省的领导职务。直到全国解放,这位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了大功的领导人,却仍然默默无闻地在东北这块土地上耕耘。亲属因为不知他和他弟弟的下落,写信询问郭沫若,郭沫若在回复他亲属的一封信中说:“古人云‘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悬为道德之最高标准。中国革命深幸有如洛甫先生兄弟者多,故得庆成功。”
唯其无私,才能做到真正严于律己。张闻天在这一点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楷模,他不仅自己不搞特殊化,而且最反对特殊化。建国初期他从东北调任到北京后经常教育子女,不要因为是革命干部家庭而有丝毫特殊。当政府进行精简机构,号召青年下放锻炼时,他带头把一个女儿从机关精简到工厂,一个儿子下放到新疆,女儿在工厂当打字员,儿子在边疆一呆就是10多年,直到父亲逝世,也没有能调回父亲身边。
唯其无私,才能在逆境中保持革命意志。张闻天在这一点上的表现尤为难得。他庐山会议遭受打击后对党仍抱有感情,对前途仍抱有信心。就是在“文革”那样遭受折磨的情况下,他也不改初衷。他的传世之作,正是在这种感情和信念下写成的。病重之后,他感到唯一抱憾的是没有能为党和人民做多少工作,临终之前,非要终身伴侣刘英写下协议书,不留遗产给子女,答应在他去世后将“文革”中冻结的工资和积蓄数万元上交组织,作为他最后的党费。
1976年7月1日,张闻天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无锡,这个日子距离“四人帮”垮台只有3个多月。这位与20世纪同龄的老革命家,可以说历尽了这个世纪中国的磨难,却没有能见到磨难之后中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这位革命家生前时刻萦绕于怀的是人民的物质生活的提高,而自己的生活却十分俭朴。他为人民奉献了一切,而个人却索取得极少。他的这种共产主义精神对于今日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斗的人们是一种激励。张闻天青年时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相信不久中国将成为一个光明灿烂的大国!为举世以来所未有的大国!并且其他弱小的民族,也都要跟着起来。各国把所有的文化之华,贡献给世界上。”值得告慰于这位老革命家的是,他的这个愿望正在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