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何必“竞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6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长短录

  何必“竞拍”
谭贤邦
如今一些事真令人费解。正当人们对“重复出版”、“同时出版”颇为不满的时候,又冒出了“同时竞拍”的怪事。据报载: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以《李叔同》为名,拍20集电视剧;黑龙江影视中心以《弘一法师》为剧名,拍10集,剧本已定稿;杭州电视台的剧名为《李叔同——弘一法师》,以正剧样式拍20集,已列为杭州台重点剧目;福建电视剧制作中心拟拍20集,以《弘一法师》为名。
李叔同是中国早期话剧活动家、艺术教育家,第十一代宗师弘一法师,国内外佛教界德高望重的一代高僧。以此作为电视剧的选题,集中力量精心拍摄,是很有必要的,其效果也一定不会错。但同时竞拍,或“你方唱罢我登场”,有必要么?不是一种浪费么?
如今能在观众中引起轰动的电视剧确实不多,展开竞争,对提高电视剧质量,提高收视率,当然大为有益。但这种竞争何必在同一人物身上展开?中国是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风流、风云、传奇、英雄、先进人物不胜枚举,要拍,也值得拍的东西比比皆是。发现“撞车”,及时掉头,重新选题,保证质量,岂不是避免了无谓竞争?于己、于观众,不是大为有益?
我赞赏李太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思想,更钦佩刘禹锡“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创新精神。竞拍者们何不效仿效仿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