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黄河故道治沙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8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防治荒漠化·我们共同的责任

  黄河故道治沙迷
宋启明
河北省大名县卫东林场位于卫河东岸黄河故道的大沙滩,是有名的大风口。建国前,这里流传着:“黄河故道风沙大,刮得行人迷路鸟雀难回家,几万亩良田全成沙”的谚语。
今日卫东林场绿树成荫,3万多亩沙荒变良田,粮、棉、油产量成倍增长,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说起这今昔巨变,人们总要提起治沙迷张振江。
张振江1976年毕业于河北林专学校,1982年到县林业局治沙办公室工作,后又请求到卫东林场直接抓林业生产和科研工作。1984年,县委、县政府为防沙治沙,带领沙区人民在沙荒上营造十万亩毛白杨速生丰产林。当时张振江常常起午更睡半夜,走乡串村指挥栽树、管树和培育树苗。他帮助建苗圃20多个,为营造速生丰产林提供大量优质毛白杨树苗。盛夏的一天,他一连走了四乡20多个村的苗圃传授管理技术,传授经验。为防沙治沙,他带领干部职工大战黑风口,又是打井,又是挖沟,并把林地按责任田的方法分给职工种,或让附近的农民耕种,签订责任书,保证不毁坏一棵树木。这样,就使新栽上毛白杨树苗的沙荒地全部有人耕种,既增加了林场经济收入,又保证了树苗迅速成长。他把林场办成毛白杨速生丰产林的科技示范林,成为指导十万亩速生丰产林的样板林。7000多亩林场,10万亩毛白杨速生丰产林到处都留下了治沙迷张振江的足迹。
几度寒暑,张振江掌握了采种、科学造林、更新成幼林等先进技术。他和县科技人员宋自忠等一起,在各级领导支持下,共同搞成6个科研项目,1991年他和其他研究人员共同搞成的《杨树速生丰产技术》为大名县沙荒地带营造毛白杨速生丰产林树立了样板。这一技术推广以来,对全县营造毛白杨速生丰产林的成功起到较大作用。丰产林挡住了黄河故道黑风口的风沙,同时,林场7000多亩沙荒变成树木茂盛的大林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起到很大作用。
近十年来,卫东林场不仅为营造速生丰产林、促进平原绿化做出了贡献,还成了科研、教学基地。不少专家、教授前来林场搞科研,选派大学生、研究生来场学习、实习、写论文。张振江晋升为工程师,担任了场长,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知识分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