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难忘的教诲深切的思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8
第11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难忘的教诲深切的思念
洪学智
4月10日,惊悉陈云同志不幸逝世,我心中极为悲痛。失去像他这样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深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也使我失去了一位敬重的老领导和爱戴的师长。
我与陈老是在东北战场上相识的。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党中央决定,立即从关内派遣10万军队和两万干部挺进东北。当时,我在新四军3师工作,随黄克诚同志进入东北。那时,陈云同志是北满分局书记、北满军区政委,后又是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我开始在北宁线、沈长线上率部抗击蒋介石部队北进,后又到黑龙江剿匪。剿匪告一段落后,到6纵任司令员,一直在陈老的领导下工作、战斗。陈云同志分析问题全面辩证,看问题高屋建瓴,有驾驭整个局势的伟大气魄和领导才干。当时,东北不仅是国内而且是国际革命势力和反革命势力争夺的一个焦点。陈云同志针对当时敌强我弱、敌进我退的困难局面,十分强调要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壮大我军力量。他说,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主要的办法是发动群众,增加我们的力量。要站住脚,就得有群众。群众不起来,干部恐怕要当“华侨”,10万主力也要打完的。他把这一思想贯穿在实际工作中,多次积极负责地向东北局和中央提出了关于我党我军取得东北胜利的真知灼见,并且为东北局起草了著名的《东北的形势和任务》的“七·七决议”,经过东北局扩大会议一致通过并得到中央批准后,进一步统一了东北党政军的思想,使建立根据地的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46年10月,蒋介石、杜聿明调集8个师,10万余人,分三路进攻南满,企图“先南后北”,先攻占南满,稳住后方,转而攻占北满,以实现其占领全东北的妄想。危急时刻,东北局提出了“坚持南满,巩固北满”的方针,并派陈云、肖劲光同志到南满领导党政军民坚持斗争。陈云同志到南满后,在七道江会议上,高瞻远瞩,精辟地分析了敌我态势,权衡了南满部队的“去”“留”利弊。他说,南满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坚决不能丢!要是我5个师撤到北满,敌在南满则无后顾之忧,就会有10个师跟着进北满。就算我两个纵队都到北满,顶多能对付敌人一个军,但留在南满则可牵制敌人4个军。如果我们不坚持南满,向北满撤退还会损失一万多人,占我们南满部队人数的一半。相反,如果我们留下来坚持南满,部队可能损失3/4,甚至4/5,但只要守住南满,就不会失去犄角之势,就可以牵制敌人大批部队,使杜聿明不能集中力量去打北满。两相比较,还是坚持南满比撤离南满损失小,况且敌人在南满的兵力也不够,我们坚持南满是完全有可能的。他力挽狂澜,号召大家在困难的时期要统一思想,团结一致,振作精神,鼓足信心,艰苦奋战,以新的姿态与敌人斗争到底!我北满主力部队为配合南满部队保卫辽东军区所在地临江,集中1纵、2纵、6纵等部队跨过松花江“三下江南”,与南满部队“四保临江”形成南北战略呼应,使敌人南北调动,到处报急,顾此失彼,疲于应战,首尾不得相顾。
经过三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我军歼灭了新1军新30师89团和113团,71军88师,13军89师,54师162团,91师272团,52军195师584团、585团,60军整21师3团,约5个师的兵力。我党我军渡过了在东北最困难最危险的时期,为我军转入攻势创造了有利条件。陈云同志后又指挥南满的3纵、4纵和3个独立师等部队,开展1947年夏季攻势,参加指挥了1948年的辽沈战役等,取得了赫赫战果。陈云同志在参加领导东北三年解放战争中,坚定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战略思想、工作方针和作战方针,并深谋远虑地提出了许多关系全局的正确意见,为东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全境解放,为东北经济的复苏和大部队顺利进关作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解放后,陈云同志长期领导财政经济工作,毛泽东同志对陈云同志领导财经工作的才干给予很高的评价,我是熟知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此严峻形势下,陈云同志及时调整了财经工作方针,提出了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最后才是各种经济和文化支出,有力地保证了抗美援朝的胜利进行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1951年冬,彭德怀同志派我回国汇报志愿军前线情况。我回到北京后,先向毛主席、周总理作了汇报。第二天,又向陈云同志汇报,谈了两个半小时,他留我吃了饭。我汇报时,陈云同志听得很仔细。他对志愿军的后勤供应和后方交通运输十分关切,焦急地询问了许多情况。他说,哪些问题你们在前面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解决不了,需要我们后面解决,都要及时提出来,免得后方来不及准备。他还详细询问了前方敌我双方的态势和我军一年多来作战的经验教训,对我们志愿军总部的作战指挥很满意,连声说:“不容易,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扭转了朝鲜的战局,做到这一步,很不容易啊!”
陈云同志对我一直很关心,总是循循善诱,谆谆教导。1977年,我恢复了工作,中央安排我到国防工办。国防工办与全国一样,百业待兴。陈老同我谈了一次话。他语重心长地说,过去十几年,你受到不公正对待,现在到国防工办工作,是党中央对你的信任,一定要把工作搞好。国防工办摊子很大,困难很多,当前问题也不少,你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下决心整顿,首先要把班子调整好,把各方面关系理顺。他还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条幅鼓励我。
1980年,我回到总后勤部工作。陈云同志见到我说,你又回到总后工作,这很好。目前国家的财政经济有困难,比例失调。中央要集中必要的财力发展经济。军队要体谅国家的困难,在军费比较少的情况下,搞好部队的建设和生活。我牢记陈老的嘱咐,把这一思想贯彻在总后的各项工作中。为鼓励和指导我做好工作,陈老又给我写了“百战沙场碎铁衣”一句唐诗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两个条幅。
陈老晚年仍时时刻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关心着军队的大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党和人民的事业。1994年1月30日,我在上海看望陈老,他说:我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满怀信心,坚信一定能够不断克服困难,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陈老还专门和我谈了要组织撰写四野战史和抓紧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问题。陈老谈到,四野战史要抓紧组织撰写,一定要写好。并要我负责撰写工作。我向陈老讲,自己水平有限,恐怕胜任不了。陈老说,你具体组织办,我可以当顾问。并让我征求彭真同志的意见。我向彭真同志报告后,经军委研究决定成立了四野战史编写领导小组,请陈云同志、彭真同志担任了总顾问。现在有关编写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同时陈老还谈到,平津战役对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好平津战役纪念馆,对于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具有重大意义。后经中央批准,平津战役纪念馆已确定建在天津,有关筹建工作已经开始进行。去年5月陈老住院后,我到医院看望时,他还关切地问起撰写四野战史的进展情况。他老人家在生命垂危的最后日子里,仍然惦念着撰写战史的工作,我感动得流泪了。
陈云同志一生功勋卓著,德高望重,是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陈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坚强党性、宝贵思想、高尚品质和朴实作风将作为精神财富,教育和影响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后代人。我要牢记陈云同志的嘱托和教导,把他交办的工作办好,办扎实,这也是对陈老的最好祭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