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慈母教授郭淑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10
第4版(要闻)
专栏:

  慈母教授郭淑珍
周国安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音乐学院、总政歌剧团等单位决定,九月十一日、十二日在北京音乐厅主办“郭淑珍教授学生音乐会”。郭教授培育出的五位女高音军人歌唱家王秀芬、韩芝萍、潘淑珍、郑莉、王静,将分别演唱中外艺术歌曲及歌剧选曲,既向观众显示自己的歌喉,又感谢恩师多年的培育之情。
郭淑珍的名字,在我国音乐界非常响亮,在社会上也广为人知。她是杰出的声乐教育家。
郭淑珍于一九五二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翌年,到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歌剧与音乐会演唱专业。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深得老师的厚爱。她还在第五和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古典歌曲比赛中获三等奖和一等奖。她在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和《绣花女》中饰演女主角,演唱和演技受到当地报刊的称赞。
一九五九年郭淑珍学成回国,一直为理想而唱。她的演唱重声更重情,注重对作品内涵的表达。她演唱的《黄河怨》,巧妙地运用了气声、弱声、颤音以及音色、力度的变化,加上清晰的吐字,唱得意切情真,令人潸然泪下,堪称一绝。周扬同志曾撰文说她是“用歌声描绘出一幅民族灾难的图画,用歌声塑造了被压迫、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她三十多年如一日,为国家培养出了二百余位歌唱家。
郭教授在教学中有什么窍门?她说,我只信奉一条:严师出高徒。自己首先要严,要有责任心。教学如同医生看病一样,对学生要研究透彻。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切实可行,切中要害。当年邓韵、郭燕愉就是唱错了声部,找到郭教授后,经她果断地由高音改为中音才挽救了艺术生命。她常对学生说:“你们不是神童,我也不是神仙。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功到自然成。”
郭教授认为各艺术门类间有共性,她要求学生多读书,要从绘画、舞蹈、美术、戏曲等艺术中汲取养分。在“文革”期间下放劳动时,她自己就向李世济学习行腔、咬字,并用于自己的教学。
郭淑珍育人之道中最动人的地方,是她的慈母情肠。她不但从技术、精神、生活上关怀学生,把自己的家门对学生敞开,还向学生学习,认为每个学子身上都有独特之处,教学相长。歌唱家王秀芬说:“郭老师在我的心中就是慈母,我自师从她以来,什么事情都向她请教,获得安慰。”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王次炤向来都把郭淑珍的意见当作良方,因为她总能体察出人心。曾以一曲《敬爱的周总理》而享誉艺坛的韩芝萍当着几十人的面向郭淑珍深深一鞠躬,然后对大家说:“郭老师对我们的爱,远远超出了声乐教育范围。我们感谢她,是因为她散发着母爱的感召力。”(附图片)
郭淑珍和她的军人学生,自左至右依次环绕她的是王秀芬、王静、潘淑珍、韩芝萍。  车夫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