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陕西省5年内3.7万户教工迁新居顺义县将最大块“蛋糕”切给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1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陕西省5年内3.7万户教工迁新居
顺义县将最大块“蛋糕”切给教育
本报讯记者孟西安报道:教师节前夕,陕西又一批中小学和普通高校教师喜迁新居。9月7日,在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教委主任戴居仁宣布:全省已提前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五”教师住房建设任务,实现了城镇中小学教师住房建设100万平方米和普通高校教师住房建设100万平方米的目标。
加快教师住房建设,解决教师住房困难,是陕西省政府在“八五”期间为教育和教师办的实事之一。1991年,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全省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宁可少上一两个项目,也要挤出钱来,把知识分子特别是教师住房问题解决好。省政府决定,“八五”期间省财政安排教师住房建设专款1亿元,每年2000万元。从1992年起,每年又从省级普教专款中列支500万元,作为中小学教师住房建设专款。据统计,5年中全省城镇中小学共新建教师住房1.6万套,总投资4.25亿元;普通高校新建教师住房1.56万套,总投资4.48亿元。全省城镇中小学带眷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由1990年底不足4平方米,提高到7.5平方米,先后有近2万户城镇中小学教师和1.7万户普通高校的教职工迁入宽敞、明亮的新居。
本报北京9月10日讯记者刘工践报道:教师节期间,全国教育先进县顺义县委书记赵凤山对记者讲:“这些年我们把县财政这块‘蛋糕’的最大切块留给教育,县委的口号是: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企以助教为责,民以尊教为荣。”
在顺义,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最好的建筑是校舍。县长赵义在牛栏山一中宽敞的教师接待室参加座谈时说:“从1985年起,县财政连续10年给教育的切块经费都达到20%、25%,甚至到30%以上。”去年,县财政自己支配1.9亿元,投入教育的支出竟达8600万元,占45%。在座的牛栏山一中校长王森说:“去年,赵凤山同志四次来我中学,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又拨款买了50套新住宅楼分给教师,按最优惠的650元一平方米算”。
最近几年,全县兴建了145栋教学楼,共50万平方米,中小学校和中心幼儿园全部实现了楼房化,中学校长都配套了386、486电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在书记赵凤山的关心下,职教中心、成人教育中心,已矗立在顺义县城。
现在愿意回县当教师的人多了,教师中入党的人多了,市内数得着的拔尖名教师多了。学生成绩连年在北京远郊县数第一,牛栏山一中迎春杯数学竞赛已取得“七连冠”。
尊师重教,提高了人的素质。记者在北京天竺空港开发区,听开发区主任李友生讲了件新鲜事:去年日本著名的电子企业JVC集团派人来华考察项目投资,选了几个点,最后到顺义,当他们耳闻目睹这里的基础教育、劳动力素质后,当即拍板将6500万美元的项目放在顺义,日商感慨地说:“真没料到,一个几十万人的县,教育抓得这样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