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千载风骚萦汨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9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物志

  千载风骚萦汨罗
本报记者周立耘贺广华
一条全长仅250余公里的小河,只因与伟大诗人屈原的名字相联,便享有了千古芳名。
它,就是汨罗江。
早些时候,我们前往湖南汨罗市,踏遗迹胜地,访江畔人家,真切地感受到那瑰伟激越的故楚风骚,随滔滔汨水历千载而不息……
汨罗江发源于湘赣交界的幕阜与黄龙山脉,向西注入洞庭湖,沿江一带古为楚属地。
“万古汨罗深,骚人道不沉。”滔滔汨水,不仅催生了屈原的不朽篇章,也哺育了历代的文人骚客。
屈子今安在?汨江自可寻。
一抵汨罗,我们便前往烈女岭,谒拜屈原墓。相传屈原投江后,其女儿葬之,为防盗墓,从山下取土筑成十二疑冢。如今仍保存有11座,呈半圆形分散于烈女岭周边各无名小山。主墓青草丛生,墓前立有“故楚三闾大夫之墓”碑石。
距烈女岭不远的玉笥山,有著名的屈子祠。早在汉代,汨罗人民便在玉笥山下为屈原修祠,名曰屈子祠,从此烟火不断。之后,历代都有碑石记载屈子祠兴建和修复的情形。现在的屈子祠是清同治八年重修的,并从山下迁到了山上。
出屈子祠,有百余级石梯直达汨罗江。千百年来,每当端午龙舟下水之前,当地人民都要来此举行隆重的仪式,设案焚香,吟诵祭文,俗称“祭龙头”。当地村民告诉我们:从古至今,在汨罗一带,没有朝过屈子祠的龙船,是没有资格参加龙舟赛的。
作为龙舟发祥地的汨罗,从龙舟的打造到下水都有一整套严格的仪规。据楚塘乡周仁信介绍,当地打造龙舟须一气呵成,中途不能停顿;训练龙舟选手,得先在房子里干划;新龙舟下水时,除了必去屈子祠朝祭外,还得选择晴朗天时,用野蒜汁将船身涂上一遍。
端午节也不仅是单纯的赛龙舟,汨罗市上百个俗称“草头班”的民间戏团,届时几乎都要出动,演唱花鼓戏及自编的乡土节目。
如今,汨罗人农闲时节还常划“干龙舟”。在长乐镇马桥村,年过七旬的章可生老人告诉我们,每逢喜庆,小孩子玩稻草龙,大姑娘玩绣花龙,壮小伙则玩火龙,名堂可多呢!
据汨罗剧作家甘征文介绍,故楚文化遗风迄今仍存的表现是民间俚词小曲。80年代,当地文化工作者曾收集了20多种古老的曲词,其格式与屈原的骚体颇为相似。
楚塘乡还有一个“骚坛诗社”,它成立于1983年,如今已发展会员百余人,不定期刊印各会员的诗歌作品及研究屈原的论文。
“骚坛诗社”会员中有7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他们常常聚在一起吟诗,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名望。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已过八旬,我们特地拜访了这位家住楚南村的湛中一老人。他对我们吟道:“乾坤容我健,兰蕙寄诗怀。”并将自编成册的一部《浪吟子未定稿》送给我们留念,书中收有他近两百首诗词。
接过湛老这份珍贵的礼物,我们不禁慨叹:两千年后的今天,连昔日的“渔父”们亦承继骚风,行吟泽畔,屈原若地下有知,亦当欣然吧?(附图片)
矗立于屈原碑林前的屈原塑像。宓宣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