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远去且末的那条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9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远去且末的那条路
本报记者祝谦
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南缘的且末县,曾是古且末国的都城,距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库尔勒市800余公里,是巴州管辖最远的一个县。4月下旬,记者乘坐越野车“切”开浑浑噩噩的黄尘,走了两天,来到这座绿洲小县城。
记者在县委办公室和宣传部负责同志的帮助下,采访了一个已退休的税务局长,他叫吾甫尔·艾则孜。吾甫尔是个很风趣的老汉,谈起且末,他总爱讲且末的路。他乐呵呵地说,他1952年参加工作,在县里当税务员,当时总共3个人,管着全县的税收。当时的专员公署在库尔勒以东40多公里的焉耆。那时去焉耆开会,是骑毛驴,从且末到库尔勒,紧赶慢赶,28天,再一天赶到焉耆。一趟下来,屁股上磨出厚厚的老茧。
“一路怎么吃饭、睡觉、喂驴呢?”吾甫尔介绍说,原来在这条萧索的丝绸古道上,大约30公里左右便有一处无人驿站,供行人歇息,有些大站,还备有炊具。长途跋涉的,大都是出公差的人。一人两头毛驴,一头是坐骑,一头驮行囊。到了有人烟的地方,补充一次给养。就这样一站一站朝前蹭。不能多走,也不能少走,过了站或不到站,就会有危险。一路上看不到飞鸟,也见不到走兽,一旦碰上了缺水、酷热、严寒和沙暴,就会十命九不保。
“骑马不是快些吗?”
“马缺耐力,一趟走不下来就‘它死郎了(死了)’。”吾甫尔说。“50年代,不是有个库尔班·吐鲁木要骑毛驴到北京看毛主席的故事吗?过去,在维吾尔人心目中,毛驴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开会怎么通知呢?”
“一个月以前打电报。”
吾甫尔告诉记者,1957年,且末县通了汽车。如果路上不出问题,汽车得走一个星期。那时的路况差,汽车都得带上杠子,到了沙窝,得搭上杠子,汽车的双轮卡在杠子上才能通过。吾甫尔说:“且末这条路上发生的故事,我能给你讲一个星期。不过,最动听的,还是这个最新的故事:1991年夏天,我坐上从库尔勒到且末的飞机。飞机像一只大鸟,在沙漠上嗡嗡地叫着,晃呀晃,我真像做梦一样,这也算在走‘路’呀!82分钟,轰地一声,到了。过去得走28天,屁股磨出老茧。如今,屁股还没坐热呢。”
从28天到7天,再到82分钟,这就是远去且末的那条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