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跨越高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9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跨越高栏
石良谭理
北风呼啸,雪花飘舞。
油田钻井工人穿着打得透湿、涂满泥浆的“道道服”,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了工棚。正在油田作调查研究的周国泰,看着浑身泥水,满脸油污,冻得发抖的钻井工人,心里顿时觉得沉重起来。他让工人脱下身上的工作服放在磅秤上。
“称一称,看这件衣服有多少斤?”周国泰说。
“看!这件原来只有3斤重的棉工作服,打湿了变成七八斤重。晾干后变成硬邦邦的壳子。冬天不防寒,油污洗不掉,刮风透心凉……”工人们向周国泰诉说着。
周国泰正是为解决这个难题到油田来的。他是总后装备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副所长兼技术开发部的总经理。技术开发部自1988年成立以后,周国泰和其他几位老总们觉得重任在肩,难于安睡。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入伍20多年来,特别是到总后装备部担任科研技术工作以后,脑子里总是想着一个问题:如何运用科技力量,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迫切问题,在军需科研上有所突破。于是他带领开发部的科研人员分赴林场、矿山、铁路、油田和部队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技术开发的现实课题。这回到油田调查,看到石油工人们仍然穿着几十年一贯制的“道道服”,既不防水,又不防油,钻机一开动,泥浆四处溅,工人们浑身泥水,一脸油污,成了“油泥猴”,他看到这种情景心里很难过。但同时,他又觉得这是一次机遇。他在大学是学高分子化学的,到部队后从事服装功能研究,作为一个高级工程师何不抓住这个机会,作一次大胆的尝试呢?有人说,“你是搞部队装备的,何须去管油田的事呢?”周国泰具有一种“不安分”的性格。他想,中国有数以百万计的石油工人,而石油又是与任何人的生活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何妨在这个领域试一试呢?于是他同开发部的科研人员们商量,下决心着手研究“抗油拒水防护服”。
计划是有了,但要解决这样重大的技术课题又谈何容易?!周国泰知道,这项研究涉及植物学、生理学、物理学、化学、高分子学和服装功效学等十多个学科。这在美国都被列入高科技领域,属边沿科学。这种防护服要解决的难题是:既要油污沾不上、泥水打不湿,又要透气、防湿保暖。开始,他们采用国际通用的布料涂层法。但试制出来的产品总是不理想,在低温下仍然发硬,透气性能也不太好。周国泰决定推倒重来,他和攻关组的科技人员另辟蹊径,先后搞了100多种配方,每个配方都经过几十道工序,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而每一次试验和每一个数据的取得又不知道经过多少磨难和艰辛。有一次,为了试验服装的保暖功效,周国泰带领课题组的同志到大兴安岭的博克图,在寒冷的冬夜呆在野外不准动弹,静静地挨冻一个夜晚,从而取得了可靠的数据。这样,从大兴安岭、哈尔滨、承德到洞庭湖,经历了在不同气温条件下的试验,研制了适应不同地域穿着的冬夏系列抗油拒水防护服。经过全国10多个油田50多万套(件)的试穿试验,证明各项性能良好,荣获1993年国家劳动部劳动保护科技进步一等奖。1年多来,已有150多万人次穿上了这种新型的油田防护服。油田工人们摆脱了过去“道道服”的沉重负担,穿着这种新工作服又轻又暖,他们都称它为“暖心服”。周国泰听到工人们的评价,觉得这比什么奖赏都要高,是金钱买不到的。课题组的同志们也都不由自主会心地笑了。
周国泰生在吉林农村,一副老实敦厚的长相,却具有“不安分”的性格。他的“不安分”,不是有什么越轨的思想和行为,而是不安于现状、勇于探索,是一种进攻型的性格。他不爱随大溜,人云亦云,而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独辟蹊径。他常说,别人搞过的我不搞,社会上热门的我不凑热闹。他总是要别出心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油田防护服”取得成功之后,周国泰和他的同事们都没有得意自满。他们又把目光瞅准另一个目标。他们想,作为一个军需装备研究部门,应该为部队的装备做些什么呢?周国泰从广泛的调查研究中,又抓住了一个新的机遇。他了解到,我国一些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门,如武警、公安、缉私、海关等单位,急需一些特殊防护服装。他知道,这些东西西方国家能够生产,但他们对我们实行封锁。即使不封锁,也价格昂贵。于是周国泰和科研攻关组的同事们又着手另一项研究——防弹系列服装的研制与开发。周国泰知道,这项研究比油田防护服的研究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其关键是要有一种特殊的钢片,这种钢片必须同时具有轻、硬、韧的特性。周国泰又亲自出马,自任攻关组长,科技人员先后进行了100余次试验,不断调整参数,改进配方。每出一炉钢都要轧出200多个钢片,进行不同距离的实弹射击试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一种防弹性能好、防护面积大、重量轻的54式防弹背心终于面世,为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员的安全防护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一新型的防护装备的广泛运用,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打入了美洲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国际市场。这项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成功的背后总是经历过多少磨难和风险。周国泰是个科研骨干,也是一位经营实业家。他的头脑里好像安装了两部机器,一部是在科研时开动的机器,一部是在经营时开动的机器。他有过这样的体验。1988年,在抗油拒水防护服进入中试时,与某油田订了2万套服装加工合同。谁知投入生产时,原材料大幅度涨价,仅材料一项就要赔进70万元。周国泰着急了。他哪里来这些钱。这是计划外项目,没有科研经费,流动资金是借来的,服装絮片是赊来的,连办公室的算盘和帐本都是用卖废报纸的钱买来的。怎么挡得住这么大的风浪呢?他急得没办法,只好去向合同单位诉说。油田领导拍拍周国泰的肩膀:“嘿!别着急,你们一心一意为石油工人着想,不要说70万,就是100万我们也全补了。”周国泰真是喜出望外。这一次他虽渡过了难关,但他并不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他想,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还是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竞争能力。周国泰说:“科技成果只有最终走上市场成为商品并占领市场,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走上市场的要诀是科技开发形成系列,把产品变成竞争力很强的商品。为此就要不断创新,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这也许就是他的经营之道,成功之道。所以他经常重复地对他的同事们说。这个靠2000元借款起家的科研开发部,7年来累计创收超过亿元,上交利润7000多万,成了科、工、贸一体化的经济实体。
在周国泰那张可以称为现代化的办公桌上,却放着别的总经理们所没有的一件东西:氧气瓶。原来,外表非常壮实且正年富力强的周国泰,却患有心脏病,胃、脾、肝也有毛病,医生给他戴上了“过度疲劳综合症”的帽子。他常常感到有使不完的劲,经常通日通宵地劳累,但一停下来,就觉得疲劳不堪,有时一回家便倒在沙发上睡着了,他那当医生的妻子常常像护理病人一样给他盖被子。他住了几次医院,但一出院,又像猛虎一般,不知疲倦地到处奔波。 周国泰又不安分了,他虽然取得成功,但他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人们相信,他有了创造“暖心服”那种精神,他会越过一层层高栏,跨向新的高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