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乡村的叙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9
第7版(文艺评论)
专栏:

  乡村的叙事
关仁山
8月21日至23日,由中宣部文艺局、人民日报文艺部、中国作协创联部、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农村题材文艺创作会议”,来自全国各地50多人参加。本报今日特辟专版,以飨读者。——编者
每当我提笔创作时,总是离不开乡村。如果生命是条河,乡村便是源头。面对乡村的苦难,面对乡村变迁的脚步,面对田野和海湾弯曲的脊梁,我们总是很激动,总是有话要倾诉。面对乡村父老姐妹,我们的创作就不仅仅是个人兴趣了。关于乡村的叙事,便有了一种历史的沉重和责任。
在商品经济的社会转型时代,农民精神矛盾的丰富性颇有情味儿。对于这一时期的乡村现状,我注视已久,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也是复杂而独特的。生活激发我表现这些,进行雪莲湾风情系列小说创作,试图在乡村叙事的沃土上挖一眼深井。1991年春天,我从城里到渤海湾涧河村挂职深入生活时,想将这里的风情写得清丽些,可是渔民生活的艰辛和岁月的沉重,迫使我不能太轻松。真正走进农民中间,就会发觉,个人的孤独悲哀微不足道,民族的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突出。生活把什么没有展示出来呢?如今的乡村是日新月异而又充满诱惑的世界。农民问题,一直是社会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关注人类的文学理应表现他们。可有时,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常常看到它的残缺。农村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可是乡村又不断出现干群矛盾激化、产销失衡打白条子、盲目引资和资源浪费、新的浮夸现象以及出国热上城热等,为社会提出各种难题。我们茫然,但又要正确把握它。这些严峻的问题,并不能阻隔我们的乡村情结,谁也无法否认,乡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我们还是发现弯曲绵长的乡路上开满鲜花,把对土地的深情歌唱还给乡土。乡村的新故事酝酿着新的生命力,乡村温情的童话展现在自我的怀抱中。农民的淳朴、坚韧,乡村变迁的脚步声,虽然充满悲怆的情调,但是人与土地的美质熠熠生辉。这里,道德的评判和审美的评价代替不了历史的评价。作为村社文化的最后光环,正随乡村企业的发展和道德演变而变化,既收束了中国老一代农民辛劳而盲目的生存奋斗史,又透示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景观。文学,虽然不能够一一解决农民问题,但是,它以应有的步骤和形式,以血肉丰满的农村新人艺术形象,向农民的生命意义、生存状态发出凝重的叩问和深情的呼唤,其深隐的意义就不仅仅是乡村自身了。我忽然明白,文学是爱。那种对乡村的淡淡的叙事,总会把人带进精彩而无奈,浪漫又现实,可恨又可亲,透着泥土气息的艺术世界。
乡村给我们诸多新经验,时代给我们一双新眼睛。所有的寻觅,所有的叙事,旨在对一种精神的阐扬:以乡村民族魂的重铸,来证明社会主义新乡村的生命活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