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我国文物工作成绩斐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9
第4版(要闻·体育)
专栏: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我国文物工作成绩斐然
本报西安9月8日电记者蒋建科、孟西安从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获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3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过程中,实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和长足的进步。
据了解,自1992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以来,中央相应地增加了文物保护经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空前规模的文物抢救维修工作。中央直拨文物保护经费总计近4亿元,抢救维修了616个项目,并对各地地市级以上文物博物馆单位新建、改建的218个文物库房给予了经费补贴。西藏布达拉宫等享誉中外的古建筑物得到妥善的维修保护,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规模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以及文物地图集和信息资料的编制,为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也为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加强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作出独特的贡献。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汤山旧石器时代遗址,西安隋灞桥遗址等重大考古发掘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为配合长江三峡建设进行的淹没区大规模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推进顺利,为三峡的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令海内外瞩目的是,国务院去年审定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使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总数达99座;现在正审定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将达到1000处。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把拉萨布达拉宫、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和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我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增加到11处。
全国各级文物博物馆大力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灿烂的文物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金桥,成为发展旅游和繁荣经济的特殊资源。3年来,全国共组织文物出国展览150起,展览总收入达1500万美元;与此同时,海峡两岸文物交流日益增多,我国与日本、意大利、美国、德国等签订一系列协议,利用外资和技术,建立了陕西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开展了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以及陕西唐大明宫遗址、新疆交河故城等文物的合作与保护。3年来,利用无偿外国援助资金达1300万美元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