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平等,首先靠自己努力——访中国科学院女院士林兰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12
第2版(世妇会专页)
专栏:世妇会特稿·人物篇·

  平等,首先靠自己努力
——访中国科学院女院士林兰英
本报记者蒋涵箴
林兰英,中国科学院院士、女科学家,是第四次世妇会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参加这次大会您最想要说的是什么?”记者问她。
“这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口号是平等、发展、和平,我认为要求男女平等,妇女必须做出出色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同。”
林兰英一九一八年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兄妹七人,她是老大。她每天要完成家务劳动之后才能读书,就在这种情况下,她从初中到高中连得了十二个第一名。一九四八年,她赴美国留学,成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个女博士。
她原先是攻读数学的。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美国,林兰英看到了光明的前途,她想“自己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当时美国刚刚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固体物理学。它的兴起,为各种设备提供了新型材料。第一个晶体管诞生,使科学家发现了处于半导电状态的半导体,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林兰英决心把这一门新学科带回祖国,于是她从头学起,并以很快的速度获得了博士学位。
当她钻进了这门新学科后,又感到光把理论带回去是不够的,应利用美国的现成条件,去学习实用技术,去接近美国半导体材料的前沿科研。于是她去了一家美国公司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才踏上了回国的路程。尽管她回国时受到种种阻难,美国中央情报局抄走了她在美国的全部存款,但她巧妙地把半导体材料带回来了。回国之后,她成为我国半导体材料的开拓者之一,为祖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位杰出的女科学家说:“我决心要回国,除了想报效祖国外,也是为了追求妇女解放。在美国,很多公开场合都是‘女士优先’,而事实上美国的女人大多只能从事服务性工作,妇女常常受到歧视,我不喜欢美国这套制度,这也促使我下决心要回国工作。”
林兰英也坦诚地指出了女性天生的弱点,她说:“妇女在智商上并不比男的低,有的女性到了一定阶段之所以上不去,往往是心地较狭窄,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影响与周围人的相处。另外有的女性进取性较差,到一定年龄就缺少再往前走的勇气。一个人年龄大了,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要永远保持进取性。”一九八六年,六十八岁的林兰英接受了国家下达的研究空间材料的任务,这是她过去从来没有干过的工作,她连续做了五次试验,到一九八九年就作出了令人信服的成绩。她说,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人也是这样,没有创新就要停止不前。
林兰英为了事业终身未嫁,但是她也有一个温馨的家,她的侄儿就是儿子,所以有媳妇、有孙女。今年七十七岁的林兰英主张,每个人不论业绩有多大,都应该从事一些家务劳动,她把自己分管的客厅、饭厅以及她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
林兰英认为,中国的妇女解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说:“中国的科技人员中女性占百分之三十五,欧美发达国家到不了这个水平,美国高层次的科研机构中女性极少,而中国女性在科技界确确实实发挥了重要作用。”(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