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法国重提“协商威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14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法国重提“协商威慑”
本报记者杨汝生
在9月5日法国恢复进行核试验两天之后,法国总理朱佩在国防高级研究院发表讲话表示,他主张将“协商威慑”的概念纳入法国的核理论之中,并明确指出,这个新概念将起到“确保德国安全”的作用。
何谓“协商威慑”?
按照朱佩总理的解释,德国已一再声明它无意拥有核武器,但核武器在当今世界仍然发挥作用,同时鉴于现存核武库的状况,因而“协商威慑”就表达了两个平等的伙伴国在关系到它们共同生存的问题时进行协商对话的必要性,也就是说,法国发展核武器,不仅仅是为了法国的防卫,同时也可以确保德国的安全,这种“威慑”作用的保护地带可扩大到莱茵河两岸,两国可在此问题上进行对话和协商。
法国的“核威慑”理论是60年代初戴高乐将军制定的。1975年吉斯卡尔·德斯坦任总统时曾提出过“扩大的核威慑”的主张。今年1月,在巴拉迪尔政府任外交部长的朱佩又提出了“协商威慑”这一概念,以取代“扩大的核威慑”的说法。希拉克总统在竞选期间也阐述过类似的观点。他说,早在1986年,他就提出法国的安全并非仅仅局限于法国境内,它的切身利益与周围伙伴国的切身利益是密不可分的。
法国上周正式恢复核试验之后,身为政府总理的朱佩更加明确地重提这一新概念,其原因是:
一是法国恢复核试验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核浪潮,即使在欧盟内部,法国的处境也十分孤立。德国是对法国恢复核试验没有进行公开批评的少数西欧国家之一,尽管德国民众对此反应强烈,德国政府表态一直慎重和克制。科尔总理曾表示不愿作任何损害德法关系的事情,并强调说“德法友谊是战后最宝贵的成果之一”。巴黎提出“协商威慑”,显然是为了继续得到德国的同情与支持。
二是巴黎希望把“协商威慑”的新概念逐步扩大到欧盟,推动欧盟制定独立的防务政策,最终用法、英的核威慑取代美国的核保护伞。
冷战时代结束之后,欧洲两个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美国的核保护已不像过去那样至关重要,加之美国对外政策多变,西欧越来越感到有建立独立防务的需要。欧洲局势当前仍有不少不稳定因素,前苏联国家尚保存的庞大核武库和这些国家的前途未卜。
因此法国认为,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欧洲只有建立自己独立的防务体系才能确保旧大陆的安全,而这种防务的主要支柱应是法、英的核威慑力量。
据报道,为了建立共同防务政策,法国一改过去的态度,甚至准备就法国的独立核力量纳入北约进行谈判。
三是法国欲用“协商威慑”理论为法、德关系注入新的活力。自今年5月希拉克入主爱丽舍宫之后,波恩对法国新政府能否继续维护“法德轴心”心里没底。法、英之间的进一步靠拢曾引起德国的疑虑,德国支持克罗地亚进攻克拉伊纳又招致法国的不悦。
尽管如此,巴黎仍然认为,德国是法国积极推动欧洲建设最重要和最可靠的盟友,没有法、德的谅解与合作,不论是明年政府间会议修改《马约》,还是实现欧洲统一货币,都将一事无成。法、德关系如何将决定着欧盟的前途。法国正式建议与德国共享自己的“核保护伞”,就是想把两国战后建立起来的伙伴关系向前推进一步。
法国的这一新主张在德国引起积极而谨慎的反应。德国外长金克尔就此发表讲话说,德国无意加入别人的核武库,但认为法国欲将自己的核保护延伸到德国的建议是“值得重视的”,应进行“仔细的研究”。德国政府发言人则希望巴黎将这一设想进一步具体化。
预计,希拉克和科尔今年11月在德举行会晤时,两国首脑将就此进行讨论。
(本报巴黎9月1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