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多方探索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路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14
第9版(理论)
专栏:

  多方探索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路子
杨国俊
牡丹江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建国后以地方企业为主发展起来的,在全市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四大以后,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确定了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核心,以对外开放为牵动力,按照搞好大的、放开小的的原则,坚持改制、改组、改造三改并进,加强企业管理,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区别情况,因企施策,多方面探索搞活企业的路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扩大外引内联,通过引资嫁接搞活企业
近几年,我们抓住沿边开放和沿海发达地区“西进北上”、南资北移的机遇,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以“五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经验)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的生产要素与国外和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嫁接,实现拓展市场、注入资金、加快改造、强化管理和转换经营机制同步到位。市电视机厂建于一九七一年,是电子部定点厂家之一,建厂以来始终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到一九九二年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是年底,这个企业与深圳康佳集团签订了合资合同,组建牡丹江康佳实业有限公司,一九九三年初投产,当年生产七点六万台彩电,牡康的销售收入一点三五亿元,利税二千五百零三万元,其中利润一千八百万元。一九九四年,市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四,其中九点三个百分点是三资企业拉动的。
推进资产优化重组,通过结构调整搞活企业
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尽合理,我市工业资产利用率偏低,设备大量闲置。为了挖掘潜力,我们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坚持扶优限劣,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实施工业“振兴工程”,重点扶持有规模优势的企业,使其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柱。我们选择一批龙头企业举旗当帅,组建企业集团,搞活存量资产,形成群体优势。以木工机械厂为龙头的木工机械制造集团,吸纳了机械制造行业的十一户企业,内部实行产品开发、质量标准、销售价格三统一,一九九四年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比组建前的一九九三年增长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一百三十三。我们引导一批企业找帅当兵,既可以加入本地企业集团,也可以加入外地的企业集团。比如将牡丹江耐火材料厂无偿划给了我省的北钢,活化了企业的存量资产,使其获得了新生。我们扶持一批企业进入“国家队”,争取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一千户企业之中,而对搞活无望的两户中型企业则依法实行了破产。
改革企业制度,通过制度创新搞活企业
我们把公司化改造作为大中型企业改革的重点,对全市近一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整体或局部的公司化改造,明晰了企业产权关系,建立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了经营机制转换。石化集团公司一九九三年将核心层的九户企业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发行了四千万元股票。该公司组建以来,坚持按照集团的模式、股份制的机制探索制度创新,较好地发挥了群体优势和技术优势,一九九四年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六点四、百分之二十一点五和百分之七十八点四,其中六户企业成本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多方筹措资金,通过技术改造搞活企业
针对我市大中型企业规模小、装备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现状,我们始终把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作为搞活企业的重要途径。为了筹措改造资金,我们依据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把一批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的建设盘子,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股份合作制,多渠道地落实技术改造资金。对十三户重点骨干企业,实行了投入产出总承包,已经给企业返回四亿多元资金用于技术改造。一九九三年和一九九四年,通过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注入资金,全市已完成了四十六个技术改造项目,新增产值九亿二千五百九十九万元,利税一亿零三百九十六万元。
实行多种经营,通过开辟第二战场搞活企业
一九九三年以来,我们组织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精干主业的同时,采取“三分一推、退二进三、退城进郊”等措施,开辟新的生产经营门路。通过“三分一推”(把企业富余人员、闲置设施设备、社会生活职能分离出来,推向市场),开辟第二战场。目前全市大中型企业从事多种经营的人员约两万人,建立各类经营点三千多个,年营业额和利税可达到三万八千九百六十四万元和三千九百二十八万元。
强化经营管理,通过练好内功搞活企业
在“三改并进”的同时,我们把加强经营管理作为经济工作的主题,在企业开展了“反浪费、堵漏洞、挖潜力、增效益”等活动,使大中型企业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上升了二点四四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平均下降百分之二点七五,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由一九九二年的一点一九次提高到一点三○次,保证了可比效益的稳定提高。今年我们又开展增型、对标、升位、上水平活动,以此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加速发展。
目前,尽管一些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困难,但就整体而言,牡丹江市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普遍找到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搞活和振兴的路子,基本摆脱了低速低效运行的状况,开始步入了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的轨道。实践证明,虽然国有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但只要思路对头,措施得当,锲而不舍地抓,绝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能够活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