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怀念斯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14
第10版(副刊)
专栏:

  怀念斯诺
武际良
今年7月19日,是中国人民诚挚的朋友,美国人民优秀的儿子,反法西斯的坚强战士,杰出的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诞辰90周年。
斯诺23岁时,怀着巨大的好奇心,揣着从纽约股票交易中赚得的800美金,挎着一架旧柯达照相机,在开往远东的一艘货轮上当了一名临时水手,远涉重洋,寻找“东方的魅力”。他原打算只在中国逗留6个星期,而在踏上神州大地之后,却一呆就是13年。从此,他一生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斯诺生前我并不认识他,然而他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并影响了我的一生。解放前,我在北平一所由美国教会开办的中学读书。学校标榜中立于国共两党之外,经常向学生宣扬埋头读书,不问政治,使我们这些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青年学生更加苦闷、彷徨。后来,是一位地下党老师借给我一本斯诺的《西行漫记》,帮我拨开了迷雾,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真正的希望,而走上革命的道路。
十年动乱中,极左思想泛滥,个人迷信盛行。我读到斯诺于1970年访问新中国会见毛泽东那次长达5小时的推心置腹的谈话。斯诺作为毛泽东的外国知己,直言不讳地提出中国存在“个人崇拜”问题,说出了当时在中国无人敢说的心里话。毛泽东也坦诚地告诉他“四个伟大讨嫌”,赞扬斯诺“没有受这一套的欺骗是对的”。使我对斯诺钦佩得五体投地,觉得他真不愧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以后十几年中,我满怀感情地收集、阅读、学习、研究斯诺的著作,走访了许多斯诺的生前中外友好,了解他在中国的非凡经历,特别是他正直勇敢、追求真理的精神使我深受教育。我萌发了把斯诺一生热爱中国,促进中美人民的了解和友谊的事迹介绍给今天的青年朋友的想法。在我离休以后,历时三载,整理了100多万字有关斯诺的资料,不自量力地编撰了《报春燕纪事——斯诺在中国的足迹》一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老外交家黄华同志等许多斯诺生前友好的热情关怀、支持和国际友人研究会的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得以在1992年出版了此书。
在中国革命最艰苦的年代,斯诺不畏艰险,冲破国民党的严密封锁,访问陕北苏区,客观公正地向世界人民首次披露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真相。他那轰动全球的《西行漫记》不仅启迪了无数中国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而且吸引了像白求恩、柯棣华等许多国际反法西斯战士到中国来支持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欧文·拉铁摩尔评价《西行漫记》时说:“在全世界面临战争灾难前夕,报道了一支远离西方各国的独立的战斗力量。”还指出,“究竟哪里才能找到可以团结的反法西斯反军国主义的力量呢?……斯诺起了具有重要世界历史意义的作用,因为他推动美国以至世界舆论,接受中国共产党作为盟友参加反对国际侵略的斗争。”
抗日战争中,斯诺为宣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奔走,做了大量的国际宣传工作。毛泽东当年赞誉斯诺是“头一个为统一战线所必须的,建立友好关系工作的铺路人”。1941年,斯诺因向国际上揭露国民党制造血腥的“皖南事变”而开罪于蒋介石,被迫离开中国,但他始终把中国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回到美国他心系神州,积极为支持中国人民抗战奔走呼号,募集大量款项支援中国抗战。为促使美国政府直接援助八路军、新四军,合作抗日,斯诺先后三次晋见美国总统罗斯福,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军民抗战的真实情况。罗斯福曾作出在抗战最后阶段直接援助八路军,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军事合作的许诺。遗憾的是,由于罗斯福总统突然逝世而未能实现。
今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我们更加怀念斯诺,缅怀以斯诺为代表的许多国际反法西斯战士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