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农民的血液铸就了我的生命,我要为农民奉献我的青春,奉献我的一生!”这是江苏铜山县供销合作社年轻的主任——朱志东的“农民情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14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今日星座

  “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农民的血液铸就了我的生命,我要为农民奉献我的青春,奉献我的一生!”这是江苏铜山县供销合作社年轻的主任——
朱志东的“农民情结”
潘跃潘忠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嚼着山芋和玉米长大的朱志东,一时一刻也忘不了父老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酸苦辣,由此,他把这首古诗牢牢记在心里。
1986年,朱志东以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成绩,被推上江苏省铜山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负责人的位置。之后的日子里,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出现在农民身边:摸一摸土坷垃,聊一聊庄稼长势,听一听农民的心声。他成了农民的知心朋友。
“肥料是个宝,肥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1993年化肥相当紧张。开春时节,铜山一些农民因购不到化肥而焦急万分。除夕之后,在烟花爆竹声中,朱志东却把饺子碗一推,带领公司职员踏上了采购化肥的列车。跑南走北,苦口婆心,终于将3万吨化肥运回了铜山。夏种大忙时节,他又组织人员把化肥送到各个村头,为了让农民放心和不让农民缺斤少两,他所供应的化肥袋袋过磅,多了不退,少者一定补足。就是这一年,朱志东的公司为给农民库存化肥而垫付利息达120万多元。对此,一些人不理解,而他却有他的道理:“只要农民种好田,甘愿空忙不赚钱。”金秋季节,当朱志东又来到那一望无际的田野时,农民大叔捧着那沉甸甸的稻穗,围着他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对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的事,他更是深恶痛绝。他的公司有一条硬规定:“坚决不让‘假冒伪劣’流入铜山农家,谁采购进‘假冒伪劣’产品,就坚决砸掉谁的饭碗!”为确保化肥的质量,他筹集30万元资金购置了仪器,成立了检验室。他说,那些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毁了多少老百姓的希望和幸福,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痛心呵!
朱志东平均每半年就要转遍铜山全县的29个乡的700多个村庄一回,他对当地农民的喜怒哀乐摸得很准。农民种田有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就组织农资公司懂科技、有经验的人员,每年举办两期以上的农资骨干培训班,培养出一批科学种田人。
1994年3月,朱志东调任铜山县供销社主任后,他一心一意为农民服务的意识更加强烈了。他一方面让利于农民,一方面开始扩大经营领域,上工业、搞副业、做房地产,闯一条更加广阔的道路。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全县设立了274个农资供应点,增加村级综合服务站,全县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随后,他北上南下,组织人员在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等13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业务办事处,千方百计地推销本地农副产品,扩大本地农副产品的辐射能力,引导农民直接进入市场;再通过各办事处把外地大市场的信息和产品需求反馈回来,引导农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去年,他的公司共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达3万吨,仅此一项,就为铜山农民增加收入300多万元。
在朱志东的带领下,铜山县供销合作社先后建起了“等外棉深加工气流纺纱”、“日处理400吨油料加工基地”等8大“供办”工业项目,企业生意十分红火。那家磁性材料厂具有90年代的先进水平,是他联合13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成的,其产品畅销10多个国家,深受外商的青睐。这些举措,解决了部分农副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实现了农副产品的再增值,使勤劳、善良的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雄心勃勃的朱志东一次又一次地赶超别人,超越自我。他看准铜山环绕古城徐州、名胜众多、游客聚增的优势,投资兴建了豪华的金元宾馆,培植新的经济生长点。在徐州市黄金地段,建成了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商品住宅楼,他已运筹在风景区投资房地产业……
朱志东爱农民如父母,把事业当生命,他成功了。1994年9月,在全国供销社系统县级社和基层社“双百强”活动评比中,他领导的铜山县供销社名列全国百强县第50名;今年3月,他领导的县农资公司再次被授予“全国农资系统先进单位”,他本人于今年上半年被国内贸易部、人事部评为“全国内贸系统劳动模范”;几个月前,他又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二次代表大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