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无法统计的付出——大会医疗服务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15
第2版(世妇会专题)
专栏:

  无法统计的付出
——大会医疗服务一瞥
本报记者艾笑
9月8日下午4时45分,北京飞往纽约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981班机,在说服8位中国乘客改乘其它的航班、又拆除了4个座位后,迎接了一位躺在担架上的乘客。她就是参加世妇会的美国代表阿诺芙·简。
因为交通意外,简女士于9月1日被急送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抢救,诊断为“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口唇皮肤破裂”。在中国专家和护理人员的及时精心救治下,术后仅7天就病情平稳,腹部拆线出院(一般这种复合伤要一个月才能出院)。
登机前,简的丈夫握着中国组委会负责人的手反复表示:“我对中国的医疗服务非常满意。中国医院设备精良、医术精湛。我太太得到的是迅速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我们非常感谢。”简也微笑着表示:“我对中国、对北京印象很好,伤好了我们一定再来。”
参加NGO论坛的南非女士诺拉,身患晚期宫颈癌腹腔转移并发肠梗阻、腹膜炎和贫血,经北京协和医院全力抢救,采取了得力的治疗措施后,安全返抵家乡。南非政府驻京临时办事处拉莫佩奇女士高度赞扬中国出色的医疗水平,并一再感谢世妇会中国组委会的周到服务。
一位73岁的美国老太太,由于改变环境精神紧张患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头晕恶心。老太太表示愿意住在怀柔NGO医疗中心,让专家来怀柔出诊;她想吃的东西就点出来让厨师做,直到口味满意为止;最后,在她的要求下,小护士们还把她推上了慕田峪长城。临别时,痊愈的老太太老泪纵横:“中国真好,怀柔真好啊!”
和母亲及外祖母同来怀柔的一位19岁的美国姑娘,因患视网膜神经炎乳头水肿而突然失明。中国组委会医疗卫生部立即将她急送北京同仁医院治疗。正当病情开始好转时,经济不富裕的这一家人坚决出院回了怀柔。为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中国医生追到怀柔,坚持每日给她进行高难的球后注射,终于使她在会议结束前眼睛完全复明。
为了数万来宾,医务人员付出了什么?付出了多少?无法统计!全市百多家有接待任务的饭店宾馆,32家大型全科医院,在一个健全高效的医疗卫生保障指挥通讯信息网络系统覆盖下运转起来了。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救助。8月30日NGO开幕式,因天气太热,有53人感到不适,她们得到了大会医疗保障系统及时的救助。我们的应急救护能力和卫生工作达到了国际水平,而这次动用的仅为实际能力的1/3。
国务院副秘书长徐志坚说:“我看到大家喜悦、消瘦了的面孔,就为中国自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