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关于特区文化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16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关于特区文化建设
雷于蓝
市场经济发展以后,文化建设形成了新的趋势、新的格局。特区文化建设也提到议事日程。
对这种伴随着经济特区发展而发展的新质文化,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甚而持这么一种偏见,认为经济特区只有经济而无文化,是文化沙漠。这并不奇怪,任何一种新质文化的出现,均有一个被社会接纳的过程。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于是,任何一种区域性文化的形成,经济是作为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而显现的,没有文化作为构架,或缺了文化的制约,很难想象其经济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具体地说,经济特区经济的发展,无论是经济制度的产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乃至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无不与经济特区的文化背景相关联。当然,这一切都必须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为指导,必须以贯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前提。
认识经济特区文化,应该从历史和现实这两方面去考察,按照文化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加以分析。以珠海经济特区文化的建设为例,它不能忽视本根文化与外来多元文化的融汇使文化形态出现的纵与横的交织:纵,即本根文化的历史延续;横,即外来文化的有机融汇。在广东,经济特区文化的本根文化均是岭南文化。这种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最为显著的自身特质是善于选择与吸收外来文化,并以其柔韧性不断地糅合与融汇多元文化,从而形成一种有顽强生命力的文化转换的再生机制。于是,本根文化的历史延续性衍生出了特区文化的生存氛围,而改革开放的现实却决定了特区文化的特质和走向。
文化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珠海经济特区文化的形成,首先经历了一个重构与调适的过程。珠海经济特区的历史虽短暂,而当地的本根文化历史的久远可追溯到在淇澳岛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高栏岛宝镜湾青铜时代的岩画。尽管如此,经济特区创办以前,占据地理优势的珠海却是一个落后而贫穷的边陲小镇,文化基本呈现一种稳定的原生形态。经济特区创办后,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外来文化全方位地涌入,使本根文化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用新思想、新观念,西方的先进科技成果、管理方法对本根文化进行重构和调适,也表现为本根文化对多元文化的综合与融汇、接纳与改造、蜕旧与更新。在重构与调适的过程中,最为显著的形态是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构筑了以“人”为基点的文化交融的整体氛围。“人”的涌入为特区文化注入了活力,在这里,他们自身的本区域文化与特区文化发生了十分直接的碰撞与交融,同时也十分直接地将特区文化辐射到其它地区,使特区文化呈现出了文化转换的交汇与辐射的再生机制。正是在这种碰撞与交融中,特区文化的兼容性和开放性显示出了强大与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濡养特区文化最丰饶的土壤。特区文化的重构与调适,为特区经济建设创造了优良的发展氛围。
先导性、开放性、兼容性是珠海经济特区文化的主要特征。先导性表现为率先实践市场经济,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社会经济生活,按照国际惯例开展经济活动;率先以“窗口”和“两个扇面”的辐射作用接受外来文化,成为中西文化的重要交汇点,对内陆文化和港澳乃至西方文化起着扇面的辐射作用。珠海由于地理的优势,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西文化总是先在这里碰撞、汇合、交融,经过本根文化的接纳与融汇,进而影响周边地区。然而,长期的闭关锁国,对外来文化的吸收相当有限。珠海毗邻港澳,更多的是接纳港澳的大众传播文化。经济特区的创办,特区文化的开放性使中西文化的交汇涉及政治、经济、体制、文化的各个领域。珠海是“一国两制”的交汇点,不同性质的经济在这儿要做到兼容并蓄、同时并存、共同发展,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环境,造就这种文化环境是特区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缺了这项内容,经济特区便不可能走上健康向上的发展轨道。我国的改革开放所要完成的历史过程也正是从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过渡。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排头兵”,必须在这种过渡中起到党中央所赋予的作用。于是,特区文化便纵深到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过渡,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的新领域。而这种过渡要求经济特区文化必须濡养出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的发展氛围,营造出按国际惯例接轨开展经济活动的文化环境。
建立城市文明是珠海经济特区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文明是伴随现代工业文明而建立的,而这种文明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以社会文化和人群的构架为前提的,否则城市文明便会失去丰润的土壤。1992年,珠海经济特区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以及一系列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措施的制订,为建立城市文明的社会文化、确立人群构架奠定了十分扎实的基础。
珠海在特区文化的硬件建设中,走出了一条凝聚社会力量搞好文化设施建设的新路,十几年来,社会投资高达5.1亿多元,一个凝聚社会力量占地16万平方米,预算投资近7亿元的设备齐全,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文化中心正在建设中。由于有了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珠海经济特区先后被国家、省有关部门授予“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十佳城市”、“十三年征兵工作全优城市”、“计划生育先进城市”等光荣称号。
珠海经济特区文化形成的历史极其短暂,希望众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就此作出有益的探讨,使特区文化在改革开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