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1阅读
  • 0回复

大庆人为国添新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1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庆人为国添新彩
本报记者段存章
   献给共和国的厚礼
今年9月26日,大庆人以辉煌的业绩迎来35岁生日,同时,向国庆46周年献上沉甸甸的厚礼:
5000万吨,这是大庆1976年以来的原油年产量,已连续稳产20年,占全国原油产量40%以上。更可喜的是有望稳产到本世纪末,甚至更长的时间。它标志着大庆油田总体开发水平已进入世界油田开发的先进行列。
13亿吨,这是大庆35年累计生产的原油,等于为全国每人提供1吨多原油。他们依靠科技进步,使石油地质储量比开发初期增加了近一倍,等于又找到了一个大油田。
1225亿元,这是大庆35年累计上交国家的利税总额,是国家给油田投资的35倍。出口创汇422亿美元。
大庆不愧为中国石油工业的长子,不愧为共和国的骄子。
60年代初,为了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大庆人以“宁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头顶蓝天,脚踏荒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高水平、高质量地拿下了大油田,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决心和智慧。
而今,在沉睡千年的荒原上崛起一座经济实力雄厚、知识技术密集、城市功能齐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现代化油城。今年8月,记者重访大庆,看到钻塔林立,高楼壮观,公路成网,街道宽广,电讯畅通,绿柳成荫。万人露天体育馆、儿童世界公园、高科技大楼、高新技术开发区,令人刮目相看。在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百万人口,形成了工农结合、城乡一体的新景观。
昔日住过“干打垒”的大庆人,今天揭开了现代生活的新篇章。
    “稳油控水”梦成真
如果说大庆第一次创业靠的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革命精神,那么第二次创业靠科技攻关则成为决定因素。进入80年代以来,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阶段,“稳油控水”是进行一场最艰巨、最复杂、最神秘的科技攻坚战!
在勘探开发研究院办公楼里,副院长王启民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稳油控水是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全靠协同作战,集体攻关。”他走进资料室取出《大庆油田产量构成图》,细细地指给我们看:1980—1985年,原油年产量5150万吨,其中靠“稳油控水”技术补上了1260万吨;1985—1990年,年产量5528万吨,其中靠“稳油控水”技术补上了1557万吨;1990—1995年,年产量5562万吨,其中靠“稳油控水”技术补上了1661万吨。
王启民指着1995—2000年的稳产指标说:“我们已经提前5年把要补的技术落实到井下了!”大庆人把“稳油控水”称之为“三六九十”工程。让老井焕发青春,堵掉一口老头井(产量极少的井),让别的老井每口增油3吨;加强注水工程,让水推油,扫出角角落落的油,每口井增油6吨;采用多裂缝压力,压一口井增油9吨;让新井少出水,多产油,每口新井增油10吨。
    立正:向铁人看齐
铁人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大庆人。几十万职工共同高喊着一个宏亮的口令:立正,向铁人看齐。
党的十四大代表、大庆油田十佳职工马军,肩负1202钻井队第14任队长重任。他踏着铁人的脚步,带领英雄队伍,6年为共和国奉献了268口油井。马军说,作为企业管理者,不能停留在凭实践经验领导工作的水平上,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他3年前报考了石油学校业余中专学理论,现在又报考了党校本科班学习现代管理。要闯国际市场,语言交流成了难关,马军带头学起了钻井工程英语,全队参加英语培训班有32人。队里大、中专毕业生多,马军让第一台计算机进入井台,请公司信息中心帮助培训人员和编制软件。现在井身结构、岩性分析、钻井压力等状况随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
马军说:“我记得大庆会战时老前辈有一句名言,‘一个国家要有民气,一支队伍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志气。’三句话是一个意思,就是要争气!我们要向铁人那样,为祖国的尊严争气,为民族的崛起争气,为人民的幸福争气!”
这是马军的追求,也是创业庄“半边天”的追求。当年劳动模范薛桂芳带领姐妹“五把铁锹闹革命”,如今,女青年曲学莲挑起了第六任女队长的重担。她站在创业陈列馆悬挂的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四面奖旗前面,攥着拳头说:“我要接好班!”创业庄如今已变成了一座新城市,女职工经营的苞米香、鸡鸭肥、水果甜、蔬菜鲜。她们传统的作风没有丢,每年把新产的第一筐鸡蛋送到钻井台,把新产的第一车蔬菜送到钻井队。
48岁的李万仁是大庆公路工程公司经理,他领导的公司名列1991年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榜首。几年下来,他制定了“优惠好人法”。这个“法”的核心是:把晋级、奖励、提职、住房等好处统统让给企业里的好人。好人指那些爱国、爱党、爱企业的人;埋头苦干具有敬业精神的人;敢想敢干、勇于改革的人;为企业创效增誉的人;政绩卓著的人;劳苦功高的人。他们“把好人用起来,让好人香起来,让好人富起来。”1992年,有四个工程处向公司超交利润100万元以上,根据“优惠好人法”的规定,对这四个工程处的党政一把手,各重奖一万元,晋升一级工资。这次重奖在公司里产生了一股冲击波。于是,1993年超交利润百万元以上的工程处,一下变成8个。1994年,超交百万元的单位增加到10多个,超交总额达到1500万元。
李万仁带头向铁人看齐,职工纷纷向李万仁看齐。大庆油田党委把李万仁树为第二次创业的一面旗帜。
    走出大庆发展大庆
改革开放的金钥匙,打开了大庆封闭的大门。
改革开放以来,大庆油田兴起全方位、多渠道的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他们先后同美国、日本、德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和贸易关系。1982年以来,共引进外资22.8亿美元;引进聚合物生产、潜油电泵制造等大的先进技术项目10多项;引进各种先进设备10900多台套;先后派遣出国考察学习的经济和技术团300多个;接待来油田进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国外专家团组400多个。对外开放,不仅增强了大庆油田经济技术实力,而且也增强了油田经济技术向国外辐射的能力。油田除每年出口1700万吨原油外,还有8种综合经济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
距离大庆市区100公里的采油七厂,是60年代初大庆油田会战的第一个战场。这块创业的故土始终生长着蓬勃的创业精神。已在这里战斗十余年的厂长潘少贤胸有“远虑”,他说:“我们油田眼下还是可以的(年产原油200多万吨),但石油不是再生企业,今后一旦没油采了,几万人生活怎么办?”他们早已动手发展替代产业,成立了大庆南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石油精细化工为龙头,集电子、机械加工、交通运输、建筑筑路、服装纺织、轻工建材、商贸服务为一体的实业型、外向型、高科技型的企业集团。近几年已办起中外合资企业8家,公司计划到“九五”期末将实现产值8亿元,出口创汇1.6亿元,年创利税1.85亿元。
“超前行动比超前意识更可贵。”大庆人为了新的起飞,提倡多想超前点子,多干超前实事。新建的大庆油田热电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企业自备热电厂之一,一期工程全部竣工投产,年发电能力36亿千瓦时,为大庆油田再稳产做好了充足的能源准备。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庆人,正在继续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决心大胆走出大庆,加速发展大庆,多为社会主义祖国添新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