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和大家算算“水”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1
第3版(要闻)
专栏:

  和大家算算“水”帐
本报评论员
9月,秋粮未熟,暑气未消,国务院就在山西召开了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这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一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省市区和计划单列市主管农业的领导、农林水各部的负责同志以及国务院各有关部的同志,在这次会议上形成共识,决心为我国水利事业再立新功。我们相信,会议之后,在全国定能掀起一个规模宏大而又扎实有效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为我国农业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基础。
水利问题为什么愈来愈值得全党和全社会重视?道理已经讲得很多,这里只想和大家算算“水”帐。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这片土地,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从远古时代起,祖先们从未停止过和水旱灾害作斗争。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较大的旱灾就发生1056次,平均两年一次。解放以来,也几乎每年都有旱灾发生,年均受灾面积达3亿亩。有史记载的2155年间,全国洪涝灾害就发生1029次。光黄河下游就决口1500多次,重大改道26次,大体上3年一次缺口,百年一次改道。解放后对主要大江大河进行了初步治理,但在人们记忆里,不受较大洪涝灾害侵袭的又有几年?
解放以来,我国水利建设成就辉煌。几十年内,完成土石方上千亿立方米。若将这些土石方修成一米见方的土堤,可围地球2500多圈。全国累计整修、加固堤防24万公里;建成8万座星罗棋布的水库;在干旱的土地上打机井300万眼;兴建5400多处万亩以上的灌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万平方公里。其成就堪称世界罕见。但这一切毕竟水平较低,离实际要求相差甚远。现在,全国耕地仍有一半靠天吃饭。有灌溉设施的另一半土地,普遍抗旱标准不高,抗洪能力较弱,至少有2亿亩仍受制于天。50年代全国受旱面积2亿亩,60年代发展到3亿亩,到90年代已扩大到4亿多亩。去年更达4.5亿亩。80年代以来,黄河几乎年年出现断流,今年断流长达4个月之久,一年中几乎1/3断流。目前,全国有1/3水土流失;各地地下水普遍超采严重,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在以0.5—3米速度下降;全国每年有280多亿立方米废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面对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意义还需多说吗?水在威胁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威胁着国民经济基础,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大兴水利,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刻不容缓的时代重任,每一个中华儿女在这一现实面前岂能无动于衷?!
可喜的是,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现实的教育面前,人们的水患意识已逐步增强。兴修水利、治水改土的高潮在全国各地区不断涌现。但我们也要看到另一面,目前在不少同志中仍存在模糊认识。有些同志安于现状,缺乏紧迫感和高度责任感;有的存有急功近利思想,不愿在水利建设上花大力气;有的缺乏改变自然面貌的信心和决心,有“等、靠、要”的思想;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支持水利事业的热情和缺少支持水利事业的实际措施。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水利建设的有效开展和大力推进。这是一些地方工作多年,面貌依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认识必须澄清,这些现象必须消除。
这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山西省广大农民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创造出的许多新鲜有效的节水灌溉方法,代表们深为他们的精神和创造力所感动。事实证明,人民群众中存在着改土治水的巨大的热情,需要我们积极加以组织和引导。群众是水利事业的主体,但只有将他们组织起来,才能形成排山倒海的力量。这一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在了我们各级领导者的肩上。一切有志于人民事业的领导者,都应当为中华民族水利事业再创辉煌贡献一份力量。人民不会忘记我们,历史将会记住这一页。
这次会议是一次统一认识的会议、鼓劲的会议、动员的会议。党中央、国务院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制定了政策。接下来就是要狠抓落实,见诸行动。我们期待着一个讲求实效、讲求科学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能迅速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为历史留下一页新的篇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