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陇东地坑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1
第12版(副刊)
专栏:九州风物

  陇东地坑窑
任志明
陇东地坑窑,也称地庄子,它的产生和陇东的黄土高原密切相关。
陇东高原,经过几千年滔滔洪水的冲击切割和风雨剥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黄土山、黄土沟、黄土崖、黄土坡,还有坪、岔、洼、湾、丘、峰、台和峁、梁、岭、岗、川黄土连绵,沟畔相接。陇东人除了依山、沟、崖、坡、岔、洼、湾、梁、岭而挖出一面靠山,一面向阳的无数窑洞外,又在相对平坦的坪、塬、峁、岗上掏出方形的几丈深坑,在旁边打出一条斜斜的长长的通道,一头通向坑内,另一头通出地面。坑内面壁挖孔,或挖一孔两孔、三孔四孔,大小整齐,四面对称,就成了地平线下的一个个小四合院。千百年来,许多陇东人一代代就是在这样的地坑窑里度过平生的。偌大的山塬,陇东农人一收工,就走进地下的家。塬上除了不多的几棵树木和大片庄稼外,到处空荡荡的。陇东农人从黄土地里出来,又钻进黄土地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正应了《诗经》中的“凿穴为居”,也符合与黄土为伴的人的生存现状。
地坑窑,只有在黄土形成的坪、塬、峁、岗上才有。由于这些地方黄土厚实、直立不倒、不干不湿,适合于挖掘这样的窑洞,这是其一;陇东人处在靠天吃饭的黄土高原上、广种薄收,贫苦人家无钱用砖瓦木料建屋盖房,就依地挖坑、依壁挖窑,他们有的是力气和时间,这是其二;这种窑冬暖夏凉,夏天不用电扇、空调,窑内空气湿润;地面的热气经过几丈厚的黄土阻挡,决然传不到坑地下,形成一个清凉的天地。冬天地面北风呼号、大雪纷飞,而窑内家家烧着热炕,不用另外生火,也省了一笔炭钱。男人们在一起抽烟品茶,女人们在一起缝衣绣花,极其惬意,此其三;黄土构成的坪、塬、峁、岗,本来平地少得可怜,大部分又是高低起伏的深沟野洼,在平坦的地面上建房,一是费钱,二是占地,把居所安在地下,既省了钱也省了地,此其四;黄土高原干旱少雨,植被就少,长期的人为砍伐,生态被破坏,更加重了土地的干涸,只有将住所开在地下,也能享受到必要的湿度,减少疾病,此其五。由于地坑窑有这样多的好处,历来就为陇东农人所喜爱。又由于地坑窑藏在地下,通道较长,出入不便,排水困难,住在里面的人家就在地坑窑内找一低洼处,挖一大的地窖用来蓄水,作为饮用。
陇东地坑窑,每一土坑就是一户人家,往往几户连接,形成了村落。地上田连畔、地下窑相隔,若要串家走户,得从十几米深的地坑里爬出来,又钻入另一个地坑内,上上下下习以为常,春去春来相安而居。尽管现在年轻的一代陇东人,已不再安于穴居,在地面建起了一幢幢小楼和砖房,但老一辈的陇东人还是喜欢住在地窑内。住在地坑窑里的农人,家家都要在坑院内植几棵树,每当春、夏、秋三季,枝叶婆娑,鸟雀鸣叫,窑面爬满藤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