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新世纪的产业高地——记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崛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4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世纪的产业高地
——记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崛起
本报记者贾西平
提起古都西安,人们想起的往往是庄严古朴的城墙,斑驳古老的文化遗迹。然而,如今往西安城南走一遭,定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的时代气息。起步仅仅三年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以自己“起点高,机制新,速度快,效益好”的英姿,高高地耸立在黄土高原上,成为西安走向21世纪的象征。截至1994年底,区内已有科技企业2119家,含高技术企业468家,三资企业212家,主要由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的高科技产业集团12家,有1200项高技术成果已在这里形成了产品,正在向更大的产业规模发展。西安高新区跃居全国十大先进高新区之一。
    第一把手抓,桩桩难题迎刃而解
西安是我国现代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基地,仅市区就聚集了42所高等院校、500多个科研院所。新中国的“两弹一星”和第一台计算机、第一块集成电路、第一支彩色显像管,都凝结着这里科技人员的智慧和汗水。然而,这里既有辉煌,也有遗憾。正当沿海地区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际,西安却在徘徊不前。思想观念比较滞后,机制不活,科技优势未能得到很好发挥,在经济发展上与沿海同类城市的差距在拉大。
问题出在哪里?据市科委和高新区的同志介绍,西安高新技术产业起步并不晚,由于种种原因,财政、工商、外贸、规划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就像几匹方向不一的马,尽管都在用力,但车却原地未动。问题出在未能营造出一个新的环境,形成新的管理机制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转机出现在199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和西安市作出决定,成立了以当时任西安市市长现任市委书记的崔林涛同志为组长,省市29个委、办、局负责人为成员的高新区领导小组。“看准了的,就横下心去干!”这是崔林涛同志经常勉励大家的一句话。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振兴地方经济的一次机遇。但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初期都会遇到许多矛盾、困难和问题。没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拓精神是不行的。崔林涛同志要求大家在创造新机制上下工夫,决不允许把旧机制带进开发区。新组成的高新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独立处理项目审批、规划定点、土地征用和房地产开发等一系列事务,实现了一个楼办公,一个图章对外,一个口子说话。有了第一把手的领导,有了精干得力的办事机构,于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各项工作如沐春风,开展顺利。当年3月,国务院批准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高新区,9月高新区破土动工,年底投资700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实现技工贸收入2.1亿元,新开工面积居全国第一。
第一年成绩非凡,即说明他们的思路是基本正确的,新机制是充满活力的,同时也鼓舞了大家的斗志。于是,西安高新区便以迅猛的发展势头一鸣惊人了。1992年技工贸收入升至4.47亿元,1993年11.9亿元,1994年达25.17亿元,连续几年以翻番速度增长。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这就是西安高新区一举崛起给人们的启示。
    梧桐成荫凤归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初步形成
西安高新区位于西安市南郊风景宜人的科研文教区,总面积22.35平方公里。区管委会把规划任务交给西安冶金建筑大学建筑系,这一片土地在这一群思想活跃、富于创新的年轻人手中,就像进了万花筒似的变化着,那些新奇的设计使人看后如饮清泉。他们吸取国内外科技园区的经验,改变过去单一的生产布局,把生产、休闲、居住、文化、商贸等功能集成为一体,不光有高质量的产业用房,而且有高档次的商场、娱乐、购物、餐饮设施,有第一流的医疗中心,有高标准的中小学。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西安高新区以良好的环境、高效的服务,吸引了大批高水平项目和人才,已经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生物医药工程以及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前几年南飞的“凤凰”,纷纷调头飞回西安,在开发区内扎根。
仅西安交通大学就在开发区注册了30多家公司,从业科技人员1000多人。短短三年,这里已形成了一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过去口头上说科技优势的西安人,现在眼睁睁地看到了。这些优势的集中体现就是这里的高技术产业。西安人的自信心增强了。正像崔林涛同志说的那样:“高新区的建设,说明并显示了西安是能干一番事业的,别的地方能干的事我们一样能做到。”
现在西安高新区以其高技术优势,开始向陕西全境及临近省份辐射,为一批国营大中型企业注入了活力。许多大企业都采取研究开发和组装加工在高新区,中间加工在原企业(即:“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方式,加入到高新区中来。航天工业总公司生产的空调压缩机已形成拳头产品,年产值达6亿多元。
核工业总公司262厂在高新区内办了4个合资企业,开发生产大批新产品,从根本上搞活了企业,人均产值达10万元。在西安地区之外,陕西的宝鸡、汉中,甘肃、山西的大企业也纷纷到西安高新区投资办厂。目前大中型企业注册的公司已超过300家。
三年前这里是一片农田,如今已高楼林立;三年前开拓者在这里搬砖运瓦,如今整箱整箱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国外……西安高新区用短短三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近十年的路程。前来这里参观的外国人感叹:“过去只知道西安有兵马俑,看了高新区,才知道西安有这么强的科技实力,这么雄伟的科技园区!”
希望正在这里升起,辉煌将在西部铸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