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通化行,路路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3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录

  通化行,路路通
本报记者汪波
身穿红毛衣的小吉娜突遇车祸,倒在了白雪覆盖的山坡上。白发苍苍的奶奶在寒风中哭喊着小孙女的名字……这凄惨的情景,一直在交警们心头缠绕,久久不消。
1992年,山城通化因交通事故死亡166人,成为吉林省交通事故大户。
面对频发的交通事故,听着那痛心的哭喊,作为通化市交通总管的王支队长无法平静下来:“我们要全力以赴,打一场翻身仗。”
    综合治理保畅通
通化是座老城,山高路窄,市区更是交通拥挤,7.8公里长的建设大街每隔2.8米就有一辆车,人称山城通化坡多、车多、人多、事故多。
通化交通一定要有个新变化。1993年,通化市政府下发的1号文件就是交通管理问题;1994年,市政府全年发4个会议纪要,其中两个是关于交通的。新任的市长抓的第一件大事、开的第一个会,还是治理交通。
决心和努力促成了全市空前的整治交通活动。一年中,全市清除了违章占道建筑,迁移了两个较大的市场、3个停车场,对小客车进行分流,对重点区域的车流限时限辆。交警支队还在所辖区域划出17个危险区。在这些事故多发地及旅游热线采取专人负责、领导包片、干部包线、民警分段,死看死守,昼夜踏查。经过治理,1994年,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上一年下降26人。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山城,看到昔日令人头痛的火车站、百货大楼、东风桥等地,已一改往日车辆乱串的混乱局面。眼前是大小车辆各就各位,非机动车与行人各行其道,交通秩序井然的场景。
在站前一个体摊位前,记者问摊主:“你对这里的交通怎么看?”
“当然满意了。以前不太理解这种大规模整顿,认为是摆样子。现在看是动真的了。这对我们大家都有益。这种环境让买货卖货的看了都挺舒服。”
    铁面严刹说情风
通化市区不大,几乎没有一位司机不认识一个半个交警的。跟交警熟了,有了交情,一些司机就大着胆开起了霸王车老爷车。刹人情风,从严治警,首先从领导干部做起。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老林怒摔驾驶证”的故事。在一次违章司机教育学习班即将结束时,林永存副支队长发现有8个驾驶证还没人来领。一问才知,这8位司机都与干警关系密切。气红脸的老林高举8个驾驶证,对着在场的干警和司机大声说:“这是交警的耻辱。交警不徇私情才能管好交通。这8个司机中也有我的熟人,请各位相信,不论是谁违章了就要处理。从今天起,这8个证吊扣一个月。”说着老林把证狠狠地摔在桌上。
通化交警支队的交通科里有一个特制的铁箱子,凡因违章收上来的驾驶证一律装到里面。箱子有3把锁,钥匙由3个人掌握,其中一把拿在支队领导手里。这种相互制约的办法,使说情者和想网开一面的管理者都难以以情代法。
    汗水融化了死结
离开山城通化时,已是晚上22点20分,只见大街上,交警仍在一丝不苟地执勤。灯光下,交警头上的国徽闪着光亮。记者知道,干警们每天都要在早晨抢在第一列火车进站前上岗,夜晚要等到最后一列火车离站时才离去。
熬过多少夜晚,迎来了多少个黎明,在通化的大街小巷,交警们看到的是群众步履匆匆的身影和平静、微笑的脸庞。
1995年的春天,山城的花格外艳丽。每年的这个季节,山城都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这几年的每一届大会的咨询议案中都有交通问题。今年的人代会没有对交通问题提出咨询。
通化的交通死结终于解开,一切渐渐走上正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