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凤凰台”传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3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凤凰台”传奇
本报记者梁兆明
早就听说在粤中山区的县级市增城,最堂皇的建筑是学校。不久前,记者慕名来到这著名的荔枝之乡。遥望城区,凤凰山之巅矗立着一座11层的殿阁式大楼,那就是增城市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大楼。
增城是南粤有名的穷山区。本来1979年已办起的“电大”教育,就因“四无”(无专人、无经费、无校舍、无设备)1982年被县教育部门宣布停办了。
1983年,县委、县政府认为增城要脱贫首先要在人才上“脱贫”,于是动议因陋就简复办“电大”。但有谁愿意把人们视为“异想天开”的事挑在肩上呢?热心教育事业的罗兆荣站了出来。
罗兆荣先在城区凤凰山下一所职工学校借得一间陋室,以考取的13名学生为基础把语文班办起来。办学经费靠每个学生每学期30元学费支撑;没有在编师资,老罗就亲自执教鞭,并诚心从社会上请来专家、大学老师授课。
终于,在1985年增城土地上破天荒第一次培育出了大学生!奇迹轰动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单位勒紧腰带资助“电大”,还有4个文化教育单位腾出地方,为缓解“电大”教学和学生寄宿的困难出力。
说来也奇,一所县级“电大”竟能因其教育质量高而在国内名闻遐迩。每届期末全国电大统一考试,增城电大在广州地区都名列前茅。市场营销专业班40名学生去年参加商务谈判实务全国统考,平均成绩达91.2分,为全国“电大”统考少见的好成绩。美术专业学生的作业,大量被各行各业选用,不知底细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矗立在广州洛溪大桥畔的460多平方米的巨幅宣传画,竟是增城“电大”5名学生的杰作……
如今增城电大办学规模从8个专业班400多名学生,迅速增加到26个专业班1000多名学生,成为一所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多功能的综合性县级电视大学。1992年夏,增城电大获准成为全国第一所向全省招生的县级“电大”。如今的在校学生,相当一部分来自珠江三角洲及其东西两翼的6市11县(市)。
罗兆荣校长在“凤凰台”送别记者时说:学校学科门类多又实用,教育质量高,定能吸引南粤四方学子奔上“凤凰台”。不仅“合邑英才宗于此”,而且渐渐地要桃李遍南粤了。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