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冷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3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冷泉
朱利国
颐和园往北,是一脉青山,京城人度假消暑的好去处。打听冷泉,当地人指向沈家山。
山不高,树木葱茏。踏进山里,凉风习习,却不见传说中的冷泉。正失望间,蓦地,望见一个绿树掩映的白色建筑。你无论如何想不到,这是一个空调造型。
谁在这里建造清凉世界?
京海集团是干高科技的,但他们的老板王洪德却懂得审美。他别出心裁把京海制冷公司建在冷泉山上,为了JDC空调的新颖别致的造型,可谓挖空心思。
为了这造型,王洪德一九九二年去韩国汉城,走访了几家空调机厂,发现韩国有的空调机采用日本的专门技术、设备和管理,但体积大,造型不美观,因而,他对自己的JDC空调的体积和造型更有了信心。王洪德是做机房工程出身的人,对工业设计的审美问题向来看重,到专门生产空调的时候,他对JDC造型的审美趋向,仍然执著地追寻。
他们深知:如人一样,外在美并不等于内在美,JDC空调造型哪怕艳若桃花,美如天仙,不具有内在美,充其量只有一副漂亮的脸蛋,花瓶而已。他们引进日本三菱的空调主机,这着“移花技术”的棋,使JDC空调一步便踏上了国际先进的行列,实现了他们“借梯子上房,借船下海”的初步构想。
他们明白:心脏换成三菱的,造型自我设计,里外经络不协调,会出问题。他们在一九九四年又来了个纵深跳跃,让JDC再入新境界,臻于“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新天地。有一次三菱静冈制作所的两位专家请京电技术人员吃面条,这两位日本专家语重心长地说:干技术这行,重在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马虎,稍微放松,消费者就会把你反弹出局,JDC空调的技术质量信誉就会受重伤,企业的生命往往毁在马虎和放松上。京海的技术人员虚心地品味着他们言语的意蕴,从一丝一毫处入手,实现JDC空调的全面技术质量指标。
他们手上有一个奉若至宝的“质量手册”。这本小册子只有几十个页码,十六开,薄薄的,拿在手中却是沉甸甸的,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么一个京郊偏远的山村竟有这样一本按照国际惯例编写的质量手册。有人说,它是功劳簿,记录着京电人一个又一个为达到这本册子的质量要求的血和泪;也有人说,它也是录鬼簿,许多不按此要求生产、检验、服务的员工,遭到了许多不胜枚举的处分、惩罚、除名等等;还有人说,它更是功名榜,标志着京电人为实现这个册子要求而得到市场有效反馈的累累硕果。他们的管理,从质量效益中心说,在此得到了具体的升华和延伸。这本小册子,是京电人花重金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编写的,并且几近残酷地执行着。他们奉质量为生命,他们把对生产的产品当做诞生的一个个新的生命,并使它们分别走向千万个庭院群落,走进一个个家庭。
这一生命图腾的主题,融注在冷泉沈家山的那个硕大的空调本体中,融注在京电人的血肉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