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孔繁森的“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3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议论风生

  孔繁森的“跑”
李群生
“跑”,一个很平常的字眼。它既是一字,又能当词,还可成句。而且,对于人生来说,“跑”又是一篇大大的文章。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见有五六种解释。原本意思是:“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引申一点叫做:“为了某种事务而奔走。”可以断言,活在世上的人,都“跑”。为了某种事务,没有不“跑”的人。这“跑”,无非有两种:“上跑”和“下跑”。
“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也“跑”。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下跑”。为了党和人民的重托,孔繁森同志舍弃了家庭之温馨、环境之舒适,毅然两次“跑”到了西藏,历时10年。1979年,他第一次进藏,在岗巴县三年,跑遍了所有的乡村牧区;1988年,他第二次进藏,在拉萨,他跑遍县区所有公办学校和半数以上的乡办、村办小学。全市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跑过48所。在阿里,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走雪地,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孔繁森不停地往下跑:跑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跑去指导工作,跑去访贫问苦,跑去送温暖,跑去献血救学,跑去抗灾救助,跑去治病救人,跑去规划蓝图……1994年11月29日,在为我们党、国家和人民而奔跑的途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再来看看孔繁森的“上跑”。他第二次进藏,在赴阿里地区就任之前,把自治区的有关部门跑了个遍,将这个地区的自然概况、经济状况、风土人情等统计数字一一记在笔记本上。为的是摸清情况,造福阿里。1994年7月,他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顶着烈日先后跑了十多个部委,汇报灾情,一片赤诚,不辞辛苦。为的是下情上达,得到关心和支持,以便更好地工作。他也曾向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跑,但总是坚决而干脆地说: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孔繁森为什么“跑”?为什么这样无休止地“跑”、马不停蹄地“跑”、任劳任怨地“跑”、锲而不舍地“跑”、无私奉献地“跑”呢?通过他的先进事迹和模范行动的宣传和弘扬,已经不言自明了。应当指出的是:看一看、学一学、比一比孔繁森的“跑”,时下另一些热衷于“跑”的人——跑官位、跑待遇、跑荣誉、跑关系、跑人情、跑吃喝、跑享乐,为个人而“跑”的同志,确实是该清醒一下的时候了。现在,学习孔繁森的活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大家的思想和行动也应该不断地跟上去。我们理应珍惜共产党员这一荣誉,领导干部这一称号,把孔繁森为党为民的平凡之举学到手,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的一切方面。真正使党放心,使国安定,使民满意。大家团结一致,共同携手,步调一致地沿着我们党指引的、孔繁森等共产党人实践的道路,脚踏实地地“跑”步前进,“跑”出一个新天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