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转轨期商品流通的特点和有序化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2
第11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动态

  转轨期商品流通的特点和有序化研讨会综述
在由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中国商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期间商品流通的特点和有序化”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打破了国合商业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结构和多渠道的商品流通格局,非传统的新兴流通业有很大发展,对市场体制改革,推进流通业的发展,促进物资交流、繁荣市场、满足社会需要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转轨时期,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市场体系发育不大健全等原因,商品流通还不够规范。归纳起来,有以下一些问题:(一)市场繁荣,但价格较乱。有的学者认为,目前一些商家违背价值规律,任意抬高物价,牟取暴利。在价格管理上,存在只管国合商业企业而不大管其他流通机构的倾向,造成不公平待遇。(二)商品品种齐全,但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三)货畅其流,但环节过多,批零差价过大。轻视工农业等实业,种菜不如卖菜,写书不如卖书。(四)流通效益差,浪费较大,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五)商品流通中一些地方的保护主义,阻碍了重要原材料的输出,优质产品的输入。
与会学者认为,流通领域需要深化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商品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商品流通也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国合商业企业特别是物资业,必须把自己调整到低成本、低利润、高服务水平的轨道上来,不要再幻想垄断型的独家经营。要进行价格改革,有价格落差,货才能流。价格差牵涉到生产、流通、消费三方利益,如何掌握、控制、协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此,有的学者建议把商品重新划分为基本品、奢侈品、选购品、特殊品几类,分类管理,这对物畅其流,满足各方需要,调节利益关系很有益处。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法制建设、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交易行为。
(金新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