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土地吃香,大户心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2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土地吃香,大户心慌”
易丰伟
近日,从两份杂志上看到,大连市政府三年评出的18位“粮王”已有2/3的不再种粮。湖南省鼎城区的全国售粮模范钟儒华,承包低湖田540亩,年向国家交售商品粮27万公斤。可最近他的承包田已被村民们要回了480亩,没田种了,他只有改行它业。像这种因为粮价上涨争种田大户耕地的现象,时下在农村普遍存在。人们说这叫:土地吃了香,大户心发慌。
前几年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偏低,农民种田的比较效益低,“种田不合算,不如田外干”在农民中流行,一部分农户退掉承包田外出务工经商。土地怎不能撂荒?为此,村干部只好做工作让有能力的大户种,大户们精打细算,精耕细作总算熬过了难关,近两年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大户们刚尝到甜头,外出农户见种田有了赚头又纷纷回村要田种。出于无奈,大户们只好卖掉农机具改行。
粮价一跌丢田,粮价一涨争田的矛盾在农村已成村干部们头疼的难题。频繁地调整承包田,不仅使土地承包政策不稳定,造成农民短期行为,同时反复如此,大户们谁还敢去大胆包地?刚刚形成的土地规模经营当然也难稳定。
针对这种矛盾笔者有三点建议。一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引导农民稳定地离土转移;二是实行“口粮田”和承包田分离,给外出农民划分口粮田,使他们回村后不担心吃饭问题;三是在地多的地方,也可以适当留一部分机动承包田让农民零星承包代种,在外出农民回村后可从这部分田里划给田种,其它部分承包田一定30年不变。不管采取什么办法,一定要保护好承包大户的利益,维持合同的严肃性,不能朝令夕改,这样的亏,我们已经吃得不少了。
当然,最终解决这个矛盾,还是要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比如许多地方探索、实行的各种“稳制治田”的办法,就很值得注意和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