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一个文化信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4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一个文化信号
黄晴
9月4日,美国参院共和党领袖、总统候选人多尔在美国军团全国大会上大谈美国的语言和教育问题。多尔警告说,“种族分离主义”是对美国统一的威胁,呼吁使英语成为美国的官方语言。
与此相应,美国正兴起一个英语国语化运动。今年夏天,新罕布什尔州成为第22个立法规定英语为唯一官方语言的州。美国国会中也有人提出了将英语定为美国国语的议案。
美国立国以来,英语一直是它的主流语言和官方语言,为什么现在忽然有许多人要把这一状况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呢?
事情的背景就是美国的移民和种族问题。最近一二十年来,各国移民进入美国的势头很盛,特别是拉美的移民,就近乘便,大量涌入。这一状况不仅改变了美国的人口组成,也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文化图案。在当下的美国,各种语言的电视和广播广泛存在,虽难以望主流英语媒介的项背,但也有自己固定的受众群体。拉美的流行音乐更是赢得了美国社会的许多听众。在文学上,拉美、亚洲文学等也开始进占欧美背景的主流文学的地盘,跻身于畅销书之列。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些人开始对美国主流文化的“纯洁性”表示担忧,产生了文化上的受威胁感。近来,美国“白人至上主义”思潮的回潮、英语国语化运动、乃至所谓的“文化冲突论”,可以说是这样一种文化不安感在不同层面上的反应。
美国曾自称为文化大熔炉,各种文化背景的移民在这里融入统一的美国文化。但后来事实表明,不同的移民均有顽强保持文化特性的倾向,在美国形成了或多或少保持原有文化形态的许多社团,美国实际上成了一个“文化大拼盘”。在这个“文化拼盘”上,欧洲以外新移民的份额还呈扩大之势。于是有人感到不安,想把这个“大拼盘”纳入“大熔炉”之中。
从形式上看,英语国语化运动只是将目前美国社会的文化现实法律化、固定化。从实质上看,这是脱胎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和欧洲文化的美国主流文化的一种防卫行为。
美国主流文化的这种反弹将可能给美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呢?首先,它可能冲击美国移民社会和多元文化所形成的兼容立国精神,使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对立趋于尖锐。其次,它可能引起少数种族及后裔的不安和反弹。最危险的是,这种文化不安感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排外、反移民、反少数种族的白人沙文主义,从而动摇美国社会的根基。
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和相关文化问题是美国的精神“雷区”,可谓“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当事者对此不应当慎之又慎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