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科技圆了丰收梦——“丰收计划”实施8年回眸(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25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丰收计划结硕果

  科技圆了丰收梦
——“丰收计划”实施8年回眸(二)
本报记者夏珺
“丰收计划”主要推广了两方面重大科技成果,一是农牧渔业最新良种,二是组装配套的一批先进适用的科技。这些科技成果从种植业到养殖业全面开花结果
7月18日,广东海陵湾风平浪静。潮水渐渐退去,“埋伏”在海水中大片的挂满了牡蛎的养殖架呈现在人们面前,宛如一片人造海上森林。前来考察的人们发出一阵赞叹声。
这是广东省海洋工作会议的代表考察“丰收计划”项目——浅海滩涂贝类养殖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技术的一个镜头。过去传统的插滩(投石或打水泥桩)方式,收获期长,需4年,产量低,品质差。采用新技术后,收获期缩短到1到1年半,出肉率提高了15%,亩产达20吨以上,比过去增产6倍,亩增收近3万元,是过去的10多倍,极大地调动了渔民的生产积极性。现在,阳江市牡蛎桩架吊养技术的推广水面已达1万多亩。
四川省重庆市自1988年实施“稻田养鱼”项目以来,如今已形成了35万亩“千斤稻、百斤鱼”的稻田养鱼基地,累计新增稻谷2.7万吨,新增商品鱼1.5万吨,由此增加农民收入6350多万元。合川市渭溪镇农民唐德跃的两个孩子相继考上大学,他们的学习、生活费用全部来源于家里5亩稻田的养鱼收入。唐家靠稻田养鱼供养了两个大学生,一时传为佳话。靠稻田养鱼的收入盖了新房,娶了媳妇,买了彩电、冰箱的,就更随处可见了。
像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丰收计划”实施8年来,使一大批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从“米袋子”到“菜篮子”,从种植业到养殖业,全面开花、结果。
据农业部全国“丰收计划”办公室的同志介绍,“丰收计划”主要推广了两方面的重大科技成果。一是农牧渔业最新良种,平均单产提高10%左右。如杂交水稻、杂交油菜、杂交玉米等高产优质新组合,专用、优质小麦、豆类新品种,瘦肉型猪组合,杂交颖鲤等等。二是组装配套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主要是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化栽培、养殖及较大面积发生的病虫害防治。如水稻旱育稀植、抛秧、施锌以及再生稻、麦棉套种、化肥深施、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北方暖棚饲养畜禽、网箱养鱼、稻田养鱼技术,棉铃虫、猪口蹄疫及对虾病综合防治技术等等。
这些新品种、新技术带来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江苏省去年实施200万亩水稻“丰收计划”,由于推广了肥床旱育秧、抛秧、稀播、稀植、测土配方施肥等7项新技术,水稻平均亩产达531公斤,比前3年平均亩产提高14%。辽宁省推广“规范化塑膜暖棚饲养畜禽技术”,解决了北方冬季寒冷,影响畜禽生长的历史性难题,去年的生猪出栏率首次超过100%,不仅实现了猪肉自给,结束了从外省调进猪肉的历史,而且有100多万头生猪南下“进关”。
据统计,“丰收计划”实施8年来,除促进了粮棉油的增产外,还科学饲养畜禽3.7亿多只(头),养殖鱼虾贝类450万亩,新增果菜20亿公斤,肉禽蛋近7亿公斤,鱼虾贝类水产品5.6亿公斤,为保障城乡居民生活、丰富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对农业增产增收的巨大作用。
我国农业增产潜力仍然巨大。开发增产潜力靠科技,而科技的推广又离不开财力。加大科技推广的投入,将成为今后农业再上新台阶的关键
“丰收计划”为科技和农业生产架起了一座金桥,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从试验室走向广阔的田野。过去,一项农业技术成果需要4到5年时间才能推广到大田,而在“丰收计划”项目中一般2到3年即可推开。青海省的小麦新品种“青春533”由17万亩推广到80万亩,只用了两年时间,创下了青海自育品种推广速度之最。四川的小麦小窝密植技术以前推广了10年没有推开,纳入“丰收计划”项目后,两年便普遍推开。
“丰收计划”政、技、物优化组合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科技长入经济的成功之路。因此,“丰收计划”已被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
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年减少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农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发展靠什么?靠科技,靠进一步挖掘农业科技进步的潜力。目前,发达国家科技对农业增产增收的贡献份额已占到70—80%,而我国只有35%左右。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已明确提出了农业科技的发展目标:到本世纪末,将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到50%。“科技兴农”,任务十分艰巨。
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丰收计划”都是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主渠道”。但目前每年5000万元的投入显得势单力薄、杯水车薪,推广能力不足,每年种植业只能安排7000万亩,仅占播种面积的1/30,养殖业的比例也相当低,一批先进的科技成果欲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心有余而力不足。
到本世纪末,我国粮食需再增产500亿公斤。有关专家算过一笔帐,“九五”期间,如能将水稻、小麦、玉米这三大作物“丰收计划”综合增产技术推广面积分别扩大到2亿亩、1亿亩和3000万亩,加上其它配套措施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届时大约可以增产粮食245亿公斤,占总增量计划的近一半。
我国农业的增产潜力仍然巨大。开发增产潜力主要靠科技,而科技的推广又靠财力。因此,加大投入力度,将成为今后搞好“丰收计划”,促进农业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